環境是幼兒活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兒的生活、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在今天,人們把一直所重視的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提高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被譽為“孩子的第三任老師”。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教師的職責在于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薄队變簣@工作規程》中也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杯h境不僅影響幼兒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讓幼兒與環境產生互動效應,從而在環境中受到啟迪和教育!幼兒園作為專門性的幼兒教育機構,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影響。作為兒童日常的生活場所,由于其特定的生動、直觀的環境設置,必然能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適時提供物質材料。調整環境,創設內容
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實物和動作的幫助,他們的認知能力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他們樂于擺弄和操作物體,由此可見,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的中介和橋梁。我們教師通過觀察、詢問、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來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物化,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蘊含在物質環境之中,使幼兒通過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獲得最基本的知識經驗。在色彩上應以色彩艷麗的純色為主。單純的色澤會令純潔的孩子們產生豐富的想象:廣袤無邊的綠色草原、密密的森林、遼闊的藍天、飄浮的白云、蔚藍的海洋和可愛的小動物們。這些單純、源于自然的色彩,容易和幼兒產生共鳴、易于幼兒欣賞、借鑒、理解和表現。在為幼兒創造色彩對比、跳躍的同時,應考慮畫面的整體美,采用較大淺色塊支撐,可使畫面既有局部美的變化又有整體協調感,能解決幼兒園一堵墻面內容多、色調不易統一的問題,在環境更藝術化造型上,應以簡潔為主要表現手法。簡潔的美最能吸引幼兒,會令他們產生更多的關注;簡潔的美術造型,讓注意力不持久的幼兒較快地感知,如幼兒看到空蕩蕩的一點也不漂亮的活動室時,會產生愿意和教師一起布置墻面的想法,得到教師的贊同和支持。為了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我們除了安排特定的教育活動外,還要尊重和支持幼兒自發產生的興趣和問題,靈活調整教育計劃。
二、充分發揮環境所蘊涵的教育價值,根據美的規律創設環境.發揮環境的美化作用
要想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必須引導幼兒與環境進行相互作用,必須對每一個活動、每一種材料所蘊涵的教育價值有所了解。如:利用自然角里的花盆,引導幼兒進行觸摸花盆,在邊看邊摸的過程中,了解花盆是陶瓷——它是用泥土做的——及時提問泥土為什么會變硬呢?培養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又如積木是幼兒園里最常見的材料,通過觀察可以感知積木的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的知識;通過運用積木進行操作活動,可以發展他們的小肌肉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認識各種幾何形狀,并能實際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
要充分發揮環境材料的作用,還必須明確每~個墻飾的教育價值。隨著課改進一步深化,我們要在教育實踐中越來越關注幼兒,在班級的墻面布置中,教師首先考慮本班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需要,如開設識字特色班,剛開始運用環境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在認識漢字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墻面環境,隨著幼兒漢字學習的內容不斷變化,我們索性就把幼兒學的字和相應的圖片組織在一起,然后張貼到墻面上,讓幼兒天天接觸這些學過的字。雖然幼兒的認知程度不同,但是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著墻上的字卡,大聲地、開火車般地把這些字念下來了。在墻飾設計制作過程中,由于墻飾的內容和材料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和幼兒關注的話題,所以幼兒很感興趣易于接受。
三、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利用廢舊材料創設操作性強的活動區
沒有一定的場所和材料,幼兒便沒有活動的機會與條件,而他們又必須通過具體的操作、體驗去獲得經驗、發展認知能力,因而可以說活動區是一種必備的“硬件”。它是孩子課程活動的一種延伸,在活動區中孩子們可以利用多種材料,通過動手操作,使他們獲得課程以外的知識與經驗,此外,在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就會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進而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的環境要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要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孩子參與的積極性。我國幼教先驅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幼兒園環境是“兒童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那么,正是由于環境是幼兒每天所處、所接觸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社會化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無一不受到它的影響。因此幼兒園環境對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