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抓住各種有利契機,利用各種訓練途徑,自然而然地、切切實實地滲透思想教育。下面,就如何“滲透”談談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分析課文導語時進行“滲透”
精心設計好生動、巧妙的導語,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時,可設計這樣的問題:文中把誰稱為親人?為什么把他們稱為親人?學生就會帶著問題進入課文。
二、在分析、理解重點詞句中進行“滲透”
只有扎扎實實地抓住課文重點詞句,才能透徹地闡明課文內在的思想性,才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在提高技能的同時,受到生動具體的思想教育。例如教學《金色的魚鉤》一文中,老班長有一段話:“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不行了。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這一重點段,并聯系上下文內容認真思考,會認識到:一路上,老班長把能吃的東西都讓給了三個小戰士吃,自己嚼草根和吃剩的魚骨頭,現在已奄奄一息了,吃點魚湯,怎么算浪費呢?他是想留給小戰士們吃。他心里只有小戰士,不考慮自己。這樣,同學們既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也從中受到了教育、啟發和感染。
三、在分析人物形象時進行“滲透”
為了讓課文所描寫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銘刻在學生心靈中,課堂教學中應借助對人物的具體分析,使學生既懂得人物的描寫方法,又受到人物形象的感染與熏陶。
四、在比較課文內容時進行“滲透”
思想教育應貫穿于課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課文內容的比較分析,而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這兩個破折號的作用是什么呢?第一個破折號表明這一天是大年夜,有解釋的作用;第二個破折號,一是表明拖鞋的歸屬性,二是加重語氣,用鞋的“大”來反襯腳的“小”。讓學生思考:大年夜富人家在干什么?小女孩為什么還在街上走?通過對比使學生體會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一步體會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為祖國建設出力。
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我們應在語文教學中,按照語文學科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