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最核心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現在我們在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時,應該這樣問:這堂課學生學得怎么樣?這樣的發問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為構建和諧、有效的語文課堂,應關注以下幾方面的教學細節。
一、創設和諧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和諧課堂應該充分體現一種“以人為本”的理念。課堂上,教者應努力營造學生積極參與的情境,讓學生進入一種亢奮、激動的狀態,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其學習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如我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特殊的葬禮》時,首先呈現給學生音畫同步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的美景錄像,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此時,再讓學生說說自己想到的詞語,并相機出示文中描寫瀑布壯觀景象的詞語,學生一下子就對“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咆哮而下、雄偉壯觀、流連忘返”等詞語有了較為深刻的感悟。接著,依次出示現在的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景象和“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等詞語,學生都感到很震驚,自然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為順利開展下一步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在了解了原因后,同學們都紛紛譴責環境的破壞者,紛紛表示要做地球衛士,保護環境。不用老師的說教,教學目標已經達成,環保意識已在學生心中萌生。
二、設置有效問題。共享精彩生成
和諧課堂足預設有效,生成精彩的課堂。目前,語文閱瀆教學中還存在大量的低效、無效提問現象。如有些教師忽視對問題的精心設計和組織,提問數量過多使學生忙于應付,根本就無暇深思。事實上,一問一答這種簡單的教學形式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我們要由“小塊提問”變成“大塊提問”,一節課要有1—2個大問題以引起學生大塊的活動。提問要具有一定的開放度、深刻性,難易適度,要給學生留下大塊的思考空間,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促進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獲得能力的遷移和思維的發展。如四年級上冊《誠實與信任》一課,讓學生設想一下:小紅車的主人回來了,會有什么反應?學生思考中適時提示:聯系上文,想象他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通過思考、討論,學生不僅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懂得了誠實比金錢更重要,誠實是做人最起碼、最基本的品質,從而獲得了知、情、意、行的統一。此外,提問還要注意對象的層次化,讓不同的學生都擁有思考的興趣,均有收獲。使每一個學生在討論、合作、動手等活動中共享課堂生成的精彩。
三、善于有效傾聽,點燃思維激情
和諧的課堂是師生都會傾聽的課堂。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工作就由指導轉換為“傾聽”,和諧課堂上的傾聽要求教師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所以傾聽實際就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關注。傾聽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因為學生所有的問題都是有原因的,它們是珍貴的教學資源,能夠幫助教師及時診斷教學,糾正偏差,更是教師反思的起點。當然,在教師養成傾聽的習慣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和能力。因為聽是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上課如果不注意聽講,學習任務就難以完成;不認真聽,就不能正確評價別人,和別人交流。只有認真聽,才能給別人提出合理的建議;只有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才能和自己的思考作對比,總結出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最后只有認真聽,才能做好筆記,為以后的復習打下基礎。
四、實施和諧評價。提升學習激情
和諧的課堂教學依托和諧、有效的評價反饋。首先,評價要適時,適時的評價有利于學業的提高。同時,評價宜“積極”,所謂積極的評價是指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繼續學習的評價。教師評價的語言應該是精彩的、豐富的、委婉的、激勵性的,讓每一位學生都覺得“我能學,我能行”,切不可因不當評價而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位學生回答的問題非常完美,我用極其真減的語氣說:“真棒!你的回答條理清晰,你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很強,努力下去,你能成為語言學家呢!”那位學生聽了小臉上飛滿了紅霞,自豪和興奮都從眼睛里溢出來了;而委婉含蓄的批評則能讓課堂洋溢溫情,老師和風細雨地幫助糾正學習中的錯誤,學生自然會爭先恐后地發言,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
總之,和諧的課堂必須關注教學細節,需要觀察和評價教師的教學是否主動改造教學環境,根據自身教學特點和學生需要,形成恰當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啟發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還需要觀察和評價學生是否主動、積極地利用教師提供的教學環境和資源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是否促進了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是否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整堂課是否在一種自然、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展開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