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是課改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深化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反映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中小學生素質是指學生在學業和非學業領域多方面的發展狀況,是學生能力與個性品質、特長與個性潛能的體現,是衡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建立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目的是為了記錄、分析、衡量中小學生多個側面的發展狀況,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中小學在綜合評價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以來,中小學都非常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個別學校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大多數教師認為,大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綜評”結果也一定好。這根本不是“綜評”的本來意義,這對于優秀者的成長很不利,久而久之,容易使其養成唯我獨尊、自私自利的性格。
而且他們認為學習好的學生即便犯錯誤也是偶然,是可以原諒的,這種遷就學習優秀者的表現,無疑是一種固有的教育思想偏見。可見,在教師眼中,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的都無所謂。學校基本上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近視眼的學生逐漸增多,缺少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不懂得感恩,與父母對著干似乎成了家常便飯,這些行為讓父母感到很無奈。
綜上所述,學校必須認真思考與積極改進。不斷探索有效、可操作、符合學校實情的綜合素質評價方法。
二、改進綜合素質評價方面的措施
1.領導必須高度重視,將此項工作納入年末教師崗位責任制當中。首先要成立一個評價小組,小組成員要精心選拔,要有責任心和良好的誠信意識,成員可由校長、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組成,校長負總責起監督作用。
2.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必須轉變觀念,在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認真開展好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而不要把此項工作當成一種負擔。
3.要嚴格按照程序評價即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班級評價、學校評價小組審定,不能弄虛作假。在評價的過程中,要以學生日常表現和學習狀況為依據,參考學生“自我陳述”,吸取學生、家長、教師的反饋意見,杜絕以光彩的一面掩蓋其問題。評價結束后撰寫綜合性評語,并將結果以書面的形式通知學生本人及監護人,對評價結果優秀的學生,可以在學校公示板上公布。
4.為了保障評價的公平、公正性,學校必須制訂具體的實施細則,建立評價誠信制度,凡提供虛假材料或不按程序操作的,一律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以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