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互動與發(fā)展的過程。”這里強調了數學教學是一種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都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對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數學教學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一、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
1.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
數學活動就是學生學習數學,探究、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的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在數學活動中要有數學思考的成分。它不是一般的活動,而是讓學生經歷數學過程的活動。
2.數學活動是學生自主探求數學知識的活動
每位教師都必須深刻認識到是學生在學數學,學生應當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建構者”,絕不是模仿者。實現新課標“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其途徑是從學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發(fā)現數學,掌握數學和運用數學,體驗數學與周圍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逐步領會學習數學與個人成長之間的關系,感受成功增強自信。新教材涉及的領域是廣泛的,既提供給學生思考、探究和具體動手操作的題材,也隱含著現代數學的一些原始生長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了解、鉆研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
二、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
1.在教學中,教和學是不能分隔開來的,教學需“溝通”與“合作”
傳統的教學只是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強調教師對教學的控制,注重學生接受式的學習,教師要求學生傾聽,“聽”和“練”成為學生最主要的學習方法,缺乏師生之間平等對話的基礎。教師應成為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應充分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概括、推理、交流等多種形式活動,初步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產生學習數學的愿望和興趣。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積極投人學習活動中去,教學實現形勢大變革。
2.要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有針對性地指導,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經常反饋歸檔
三、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沒有數學思維,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是對自己的數學實踐不斷進行反思和研究,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學,做好教學后記,寫好反思心得,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過程,實現師生共同發(fā)展、雙贏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