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小學體育當然更是基礎之基礎。小學體育教學應以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為重點,以適應現代素質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體育能力不僅是體育意識的外在表現,也是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
關鍵詞:提高;小學生;體育學科;能力
一、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反思
從以往乃至當前小學生體育能力,不難看出小學體育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在體育教學的教材、教法、組織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襲命令式、模仿式、檢查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嚴重忽視對體育意識、興趣愛好以及獨立自主鍛煉能力與習慣的培養,熱衷于片面追求競技體育成績,導致了本來是學校教育中的素質教育手段的體育,反而成為應試教育的附庸。
二、學生體育能力的提高是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
1.能力是知識、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學條件和實踐途徑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綜合心理特征
體育能力則是一個人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素質和體驗等諸因素的綜合能力,并在參與具體體育活動中可體現出來的各種鍛煉方法和健身手段。
2.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
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和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也就是將學生的個體行為納入終身體育的行為方式,拓寬學校體育培養目標的內涵。在培養學生個體行為的基礎上發展體育特長,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知識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利于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與提高。
三、提高學生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的能力
1.提高小學生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的能力,必須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小學生剛接觸體育時,各方面都比較欠缺,因此,小學低年級的體育課老師的主導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2.在水平一的教學中,重點是增加學生運動技能知識的儲備
學生模仿學習的成分占絕大多數:學生干什么,應在什么時候干,在哪里干,怎么干,學生的學習方法,簡單的練習內容,等等,都由老師詳細告知。同時老師還要細心幫助。
3.水平二、三的教學則在水平一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增加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教學
在水平二、三這個教學階段,老師應精選知識內容,精心備課,把學生的運動體驗和實踐與體育知識聯系上提高學習效果。如科學的鍛煉方法是:開始前要做準備活動,結束時要做整理活動。講課時,可結合學生平時的上課講,講后,室外課驗證,加深學生理解和運用。其他學過的知識只要能在上課時運用,體育老師就應主動地使用,使學生慢慢地也會用。
四、培養小學生體育能力的途徑
1.提高學生運動興趣、愛好、習慣自我養成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基本上每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對某事有了強烈的興趣,熱衷于它,則在外人看來枯燥無味的事情,當事者卻樂在其中,津津有味,樂此不疲,不覺苦,不覺累,以它為榮。由此可見興趣的厲害,因此,體育老師一定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對運動的興趣、愛好,并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形成對運動的良好習慣,更進一步使學生形成具有自我養成運動習慣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
一般來說,運動能力水平越高,身體的協調性越好,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就愈快,增強體質的效果也就愈顯著。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盡可能大量采用多種練習手段,每一節課都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有目的地發展學生的一、兩種運動能力。教學形式上,應盡可能地做到新穎多樣,生動活潑,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能夠把體育課中所學到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鍛煉身體的實踐中去。例如,我在教學傳接球時,采用游戲法,讓學生自己分組進行搶斷球游戲,然后請學生自議體會到的動作技術和存在的問題,運用這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同伴間的合作精神,增強體育練習的效果。
3.培養學生主動鍛煉的能力
學生反復練習某一種動作,所取得的效果并不一定是隨著練習的次數而增加的,動作技能的掌握呈波浪式遞進過程,如果盲目地認為練習的次數越多越好,其實是增加了學生的練習負擔,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在教學中,我們要遵循教育的科學性原則,要讓苦練和巧練相結合,重視對學生的體育興趣的培養,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去鍛煉。如我在教200米跑時,意識到如果讓學生跑完一組又跑一組,學生很快就會反感,于是我就把每次跑的人分成二到三組,每組相隔一定的間距做追逐跑的游戲,學生的主動性一下子就調動上來了,你追我趕,效果非常明顯。
4.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
自我評價是自我教育的一種方法。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有沒有自我評價能力的學生在練習中所表現出來的質與量都有很大的差別,因為自我評價意識在技術掌握的過程中起著信息綜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對眾多的內外部信息進行分析、糾正、選擇并確定下一步的具體行動。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技術規格及練習的講評,提供判別標準,明確練習要求,是培養學生形成自我評價能力的基本方式。
5.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交際能力
學生通過互相交往,增強了彼此間的情感,也增強了道德品質的錘煉,有利于他們的成長。例如,打籃球、踢足球就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感和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進而有利于培養凝聚力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善于交往的學生,一般都能較好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使互相之間有些不順心的事,也會向好友訴說,從而減輕并消除由于心理緊張帶來的壓抑,使心理處于平衡,保證了心理健康。體育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交往,有利于增強互相之間的學習機會,使同學間可以揚長避短,學習別人的經驗。體育課上的活動是學生交流、娛樂、休息、調節的良方,是一種精神生活,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五、結論
1.小學是人一生接受學校教育最為關鍵的承上啟下的階段
小學體育在進行體育基本知識、技能的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學生在校期間能否完成教學目標要求并達到相應的考核標準,更應考慮其長時期堅持有效的體育鍛煉和健身習慣。因此強化小學生體育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意義。
2.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
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鍛煉的能力和態度,過健康生活。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和主動精神,以提高學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的生存能力是學校體育的主要任務之一。
3.體育能力的提高已越來越顯示出重要性和迫切性
這是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是達到學生強身健體終身受益的需要;是增強全民體育意識和人口素質的需要。因此,學校體育應充分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提高,把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興趣、個性發展與體育能力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小學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朱德全.現代教育評價.西南師范大學,1998.
?。?]毛振明.析“體育學科能力”及培養[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6.
?。ㄗ髡邌挝?江蘇省常州市清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