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對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發展的趨勢,要求現代社會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創新的精神、開放的視野、合作的意識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但是,以往的語文教育雖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諸多方面還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聽說讀寫能力偏底等情況。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思維品質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那么,如何進行閱讀教學呢?
一、閱讀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一二年級,就要讓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閱讀一些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于與人交流。
要讓學生喜歡閱讀,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可以說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搞好閱讀教學的一個根本。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讀書會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富有朝氣。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就可以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
孩子的天性都是追求快樂的,只要是符合孩子心理特點、審美情趣的書籍他們都可以從生動、形象、豐富、有趣的娛樂形式中獲取愉悅,受到精神上的熏陶,并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獲得知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信心,營造出一種令孩子身心愉快的閱讀氛圍,誘發孩子展開自己的奇思妙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肌膚去觸摸,用心靈去探索,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開闊自己的想象能力,提升生命的品質。
二、閱讀教學要以語言訓練為主線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從小學語言教學要達到的目的看,閱讀教學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閱讀教學是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既然是書面語言,當然要涉及字詞句段篇:既是訓練,就離不開朗讀、聽話、說話、練筆等。閱讀教學,實際上以閱讀文章為主,將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等融為一體的語文綜合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是以分項訓練的方法進行的,而主要是通過閱讀教學綜合發展的路子。因此,我們應當全方位地把握閱讀教學的訓練內容,把語言訓練作為閱讀課訓練的主線,而不應單一地把“讀”作為訓練的主線。
三、閱讀教學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提高閱讀質量。重視朗讀教學,將其貫穿于各個學習階段;同時根據閱讀需要,綜合運用精讀、略讀和瀏覽等閱讀方法,有的詩文宜采用誦讀方法,讓學生熟讀成誦。加強閱讀,培養學生對各類閱讀材料的強烈興趣,增強閱讀量,擴大閱讀面,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
某教師教學《買櫝還珠》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聯系我們的日常生活,說說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其中一個學生答:“我懂得了:我們工廠里生產的產品一定要包裝得精美些,這樣才能吸引人來買。”他對問題是深入思考的:鄭國人為什么要買呢?并不是他需要珠寶,而是那只裝飾精美的盒子吸引了他。由此,他頭腦中便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商品要包裝精美,這樣才能吸引人買”。這是個多么深刻新穎的答案!它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的閃光——他打破了一般人從寓意出發來思考這一思維常規,得到了一個很有創見性、很有價值的答案。
四、閱讀教學可使用一些現代教學手段
在閱讀教學中,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運用一些現代教學的先進手段,使教學立體化、直觀化、形象化,能讓學生盡快地進入課文所規定的情境,并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訓練,盡量貼近作者,從而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作者的意蘊,弄懂遣詞造句的匠心。其中有些是光靠“讀”所達不到的。如有位教師教學《黃河的主人》一課時,運用了電教媒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課開始時,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有關“黃河”的多媒體課件片段,只見那黃河滾滾,波浪滔天,萬馬奔騰,濁浪排空,似驚濤拍岸,氣勢驚人,令人震撼。加之教師生動形象充滿激情的朗讀,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被吸引了,如癡如醉。在分析了解了文章大意后,學生更是躍躍欲試,個個爭著要朗讀文章,以抒胸意,此時學生通過錄像等媒體已經用心靈體會到了黃河的雄壯,以及黃河上艄公令人敬佩的膽識。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安縣雅周鎮王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