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作業設計方面,教師要轉變觀念,語文作業要走向多元,要在作業的“活”“趣”“動”上下工夫,從而設計出能吊起學生“胃口”的作業,使作業充滿了活力,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給師生帶來成功與驚喜。
關鍵詞:多元化作業;鑒賞積淀;采集編創
一、傳統語文作業設計的現狀
常聽同事們抱怨,現在的學生變“懶”了,連作業也不愿完成了。探討其中的原因,會發現部分教師對作業的作用認識產生的偏差.他們往往認為作業就應該是書面性、統一性的,作業的評價就應該是錯對性的,作業就該是雙線式的,就該是由專家設計的,認為完成作業是為了更好地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因此,布置的多是抄寫、背誦之類的作業。這種機械呆板的作業,壓制了學生的個性,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難免有學生不愿完成這樣的作業。
二、語文多元化作業設計的特點
(一)作業要求的分層性
我們設計和布置作業應該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
1.作業量的分層
作業量的分層是指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和對其發展要求的不同進行增減。對于學習能力強、態度認真、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可減少作業量;對于學習態度不夠認真、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的學生,應適當增加作業量。
2.作業難度的分層
針對學生語文能力有差異的客觀事實,要著重找準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他們確定相應的目標,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基礎、發展、創造三個目標,給他們創造自我發展和提高的平臺。
(二)作業內容的豐富性
我們在設計多元化作業的內容時,就應該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力求把課本上的語文轉換為學生生活中的語文。
1.課內與課外的結合
多元的語文作業內容資源應模糊課堂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界線。書刊、影視、展覽等等都可以作為作業內容的資源,使語文學習、訓練貫穿學生生活。
2.學科與學科的整合
知識是一張網,各學科之間的知識是可以交叉,可以融會貫通的。在豐富作業內容時,我們可以把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整合進我們的語文作業內容之中。
3.教育活動中的滲透
學校開展的各項教育活動既是向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陣地,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園地,所以我們可以把語文學習滲透進各項教育活動中,把活動內容引進語文作業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語文,發展自我。
(三)作業形式的多樣性
多樣的作業形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生活中發展,還能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根據筆者的嘗試,歸納出以下幾種形式的作業:
1.鑒賞積淀型作業——拓展知識領域,增加知識積淀
鑒賞型作業是指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觀賞資料及線索、背景介紹進行鑒賞活動,一方面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積淀,豐富知識背景。以下是幾個教學實例:
(1)積累拓展
例如學習完學習古詩《早春》《絕句》,吟誦著這兩首古詩,你是否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其實在我國璀璨的文化寶庫里還有許多描寫、贊頌春、夏、秋、冬的優秀詩篇,請你也去課外書上找一找,也可以上網搜集并下載。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以及每周一次的上網沖浪時間,查找到了許多古詩。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變得開闊,語言的儲備才能不斷地豐厚。
(2)欣賞視頻
如學完了《大江保衛戰》,推薦學生上網找到小語電子教材里的有關抗洪救災的視頻資料欣賞。感人至深的真實畫面配上催人淚下的旋律,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教室里一片肅靜,還有什么比這更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呢?
2.采集編創型作業——學會搜索信息,提高信息素養
課改強調大語文觀,要求我們重視培養學生有意識地查找資料的能力和有效地把已有資料運用到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去的能力。編創型作業要求學生根據作業要求,自己尋找相關資料,并且對資料進行有效組合,在此基礎上強調必須要有創意。
三、語文多元化作業設計的可行性
多元化作業的設計更具情趣性、創新性、實踐性,從而讓學生愿做、愛做。學生在這種條件下,不僅學得有滋味,而且可以學得更加高效,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視野也必將得到擴展。
四、多元化語文作業的評價
多元化語文作業的評價也是多元的,教師要把評價權交給學生,交給家長,讓他們都參與進來。評價時要盡可能地發現學生作業過程中的可取因素,從能力、情感等角度給予學生多方面的評價,要堅持正面鼓勵的原則。
1.評價方式的多元
要打破單一的分數、等級評價方式,形式要活潑多樣。如短語評價、圖標符號評價、動作評價、表情評價、語言評價等。還可以通過展示、匯報、交流等方式來檢查、評估作業。
2.評價層面的多元
我們要注意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綜合評價。
貫徹新課程標準,課堂是主陣地,作業就是分戰場。開放性語文作業的構建強調開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徹底改革過去那種機械、枯燥、繁重的作業形式,還學生以自主、生動、充滿創新與情趣的多元化作業,為學生開創一個將語文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廣闊天地,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這應當是我們共同探索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J].
[2]教育科學論壇[M].四川出版集團.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南夏墅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