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綱要中明確提出教師應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少干涉幼兒的活動,發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讓幼兒真正成為教育活動的主人。為此,環境教育的作用也凸顯出來,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其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等方面所發揮出的獨特功能和作用,已被廣泛認同。那么在環境創設中,如何讓老師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呢?近幾年,我們在環境教育方面結合主題墻的創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主題墻的創設不僅反映了班級的近期活動目標,還充分挖掘了其多種功能,使它成為集教育性、實用性、參與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開放的教材,從而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為幼兒的發展和課程的改革服務。下面結合我班在主題墻創設中如何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教師如何成為主題墻創設中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著,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在與主題墻的互動中,引導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我班幼兒從小班開始,就開始與老師一起參與主題墻的布置,雖然在小中班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做一些簡單的收集、作品的展示,但是經過兩年多的積累,到了大班以后,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主題墻布置的經驗,每一次老師在布置的時候,他們時常會為老師出謀劃策:“老師,這里貼上我們收集的調查表,我們來把調查表裝飾一下,就更好看了……”所以在大班的第二個主題活動《金色的秋天》中,我大膽放手,引導幼兒從版面設計開始,嘗試讓幼兒成為主題墻的設計者。首先我與幼兒進行了一次談話:“你們最喜歡秋天的什么?”小朋友的話匣子就打開了:秋天的菊花、五彩繽紛的落葉、秋天的水果等等。最后,我根據孩子們的回答,引導幼兒確定,秋天的落葉成為主題墻的主基調,選用色彩鮮艷的卡紙,剪成秋天三種最具代表性的大葉子:黃色的銀杏葉、火紅的楓葉、墨綠的廣玉蘭。在大葉子的周圍,幼兒剪上一片片小葉子,就好像一陣秋風吹來,一片片葉子在大樹周圍翩翩起舞。接著,我又在區域活動、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想一想,我們怎么樣把我們認識的秋天布置在主題墻上,慢慢地,橘子皮做的菊花;收集的種子制作的鑲嵌畫;秋天蔬菜的調查表;秋游的照片等等都在孩子們的提議下,上了主題墻。最后,我引導幼兒看一看,我們的主題墻怎么樣,還有什么地方不太好?由于剛往上貼的時候,我們沒有注意到美觀,主題墻整體有點凌亂,我又在孩子們的引導下,進行了版面的調整。本次主題墻的設計,由于用孩子的眼光來布置,使孩子們更加喜歡上主題墻,更愿意與主題墻進行交流,幼兒在交流中加深了他們對秋天的認識。
二、主題墻與教學內容的融合,引導幼兒與墻面真正說上話
每一個主題墻飾的創設,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體現、教學活動的反映,更是幼兒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記錄。在瑞吉歐眼中,環境就像一個“會運動的生命體”,和幼兒的身心發展一樣,它也會隨幼兒的心智變化而改變。這就要求幼兒能與主題墻飾進行“對話”。為了保證環境的教育性,必須讓環境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將主題墻的創設也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因此,在創設主題墻環境時我們要明確目標,而且要把目標落實到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以至每個具體的活動中,以目標為依據,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來創設環境,使教師在主題環境創設中真正成為孩子的支持者。比如在主題活動《我們周圍的標記》中有一個社會活動《我認識的安全50dd32a18c4924e68f904e0c4728eefb3e31dfb54aed5bbc2eeb0cac0f72e398標記》,在活動前,我引導幼兒與父母一起收集各種安全標記,先貼在主題墻上,使幼兒對安全標記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在活動中,幼兒能對自己收集的標記進行比較全面的介紹,對別人收集的標記也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在活動延伸中,我請幼兒為我們幼兒園設計一些安全標記,使小朋友更加牢記安全標記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在整個活動中,教學活動與主題墻在老師的穿針引線下,得到了較好的融合。幼兒也在親手參與主題墻布置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構思、動手,不但獲得了新知識,其動手能力和創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讓主題墻也“開口說了話”,促進了教師、幼兒與主題環境的互動,使環境也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三、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題墻的教育功能
幼兒園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涵在環境之中,而且蘊涵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過去的環境創設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依附于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主題墻環境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地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幼兒園主題墻的創設是教師與幼兒合作,幼兒能以小主人的身份親自參與的教育過程。這一過程將向幼兒傳遞一個對其終身成長都極為重要的信息:“我們能影響自己的生活。我們的力量能使環境發生改變。”因此,在實踐工作中,我們在主題墻環境創設方面重視師生共同參與,真正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和參與意識。我們的主題墻的制作過程包括制作前的準備、主題墻的內容和主題墻裝飾物的制作及主題墻布局的安排等多方面。我們先讓孩子做好精神準備,在此基礎上幼兒會更為積極地自覺準備制作主題墻所需的廢舊材料,然后再進行制作和裝飾。主題墻的制作過程必須引導每位幼兒參與,使這個過程成為幼兒掌握知識、學習技能、展現自我的大好機會。當幼兒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時,還可鼓勵幼兒參與設計墻飾的布局、色調、風格等。例如在大班“中國娃”主題活動中,幼兒在對我國的國旗、國徽等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我們就采用這些方面來進行主題墻布置。在準備過程中,幼兒已收集了運動員獲獎升國旗的照片,老師又為孩子們準備了紅色、黃色的卡紙、糨糊、飲料吸管等,供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制作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
四、主題墻的創設——幼兒學習、生活經驗的延續和發展
在幼兒的幼兒園生活中,他們會自然而然地與同伴和老師們談論自己的有趣經歷。比如,十一長假過后,孩子們常常會聚在一起,討論:“這個國慶,我到了哪兒?玩了哪些好玩的?吃了哪些好吃的?”真是樂此不疲。為了讓幼兒能更生動、形象地進行交流與分享,于是我們請他們將旅游的照片及紀念品帶到班上來。這樣,幼兒的興趣更濃了,每天自由活動時間,他們圍著自己帶來的照片,相互介紹“這是我在哪兒,干著什么?”展示自己的紀念品,這是這個地方的美麗景色,用竹子做出來的。趁幼兒興趣正濃,我又向他們提出問題:“你們說的時候,還有很多小朋友不知道沒有聽見,那怎么樣讓別人知道你有趣的經歷呢?”有的孩子脫口而出:“畫出來”。這個提議得到很多幼兒的認可,于是我們以美術為切入點,圍繞主題《可愛的祖國》開展一系列得活動,形成主題墻飾。教師在關注幼兒的興趣與發現的過程中,相繼生成了適合幼兒發展的教育內容和主題墻飾。
通過這樣的形式,我相信主題墻會成為孩子主題活動進程中的一面鏡子,能較好地反映幼兒的學習過程以及他們掌握的本領。在這里,幼兒的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擴展,他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他們的才能得到了肯定,他們的成果得到了展示,他們的審美得到了提高。在主題墻的創設過程中,教師從策劃者和制作者轉變為啟發者和幫助者,從被主題墻左右的被動者轉變為引導幼兒創設墻飾的主動者。教師不再為創設精美的墻飾而苦惱,不再為找各種墻飾的資料而大傷腦筋。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朝陽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