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水平,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朗讀的欲望,通過扎實有效的訓練,增強學生的語感。
關鍵詞:新課程;激發興趣;抓住練點
新課標提出明確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強調“各時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從教學效果來看,朗讀能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激發學生情感、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實施訓練呢?
一、運用多種形式,激發朗讀興趣
1.情景法
可以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交融的氛圍。這樣,孩子們朗讀時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如教《大海》一文,在一陣海鷗哨叫和波浪聲過后,播放一段有關大海的鋼琴曲。學生跟著悠揚起伏的琴聲開始朗讀。大海的寬闊、美麗、富饒都在他們動情的朗讀中體現了出來。
2.競賽法
針對孩子好勝的心理,引入競爭機制。于永正老師訓練學生朗讀是很有辦法的。在教學《廬山的云霧》一課時,他先對同學們說了幾句話,大意是,我自己讀這課,先讀了幾遍,兒子說我不行,我就再讀,共讀了十多遍,現在讀得跟播音員差不多了。你們敢與我比賽嗎?為了公平,先讓你們讀幾遍,學生興趣盎然地開口讀書。比賽時,于老師先請一個讀得同學比較好的來讀。(讀得真好!)于老師一下子給“難”住了,覺得比不過她,于老師只好很誠懇地想請同學幫忙代他參賽,還要給他爭面子。學生這么一激,再準備,再比賽。運用比賽,引發了讀書的興趣。
3.示范法
教師的范讀及錄音示范能讓學生較快地掌握朗讀的語氣,并進行模仿。在朗讀課文的同時,再配上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音樂,更能吸引住學生,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教師在范讀之前應認真“備讀”,反復研究朗讀的語氣、語調,發揮出最佳的水平,讓學生聽了以后,產生強烈的想讀好的欲望,達到以讀促讀的目的。
4.表演法
小學語文新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可以讓學生擔當課本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進行模仿,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過頭去朗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就能很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達出來。一開始,學生有可能顧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又忘了說。這時,教師應讓學生自由地練習,充分地交流討論,反復地比較和揣摩,不斷地提高認識、加深理解。而學生一旦達到充分理解且又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了技能技巧,確信自己有能力達到熟練自如的朗讀時,便會躍躍欲試。此時激發學生創造性地朗讀,如表演讀、誦讀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精心選擇練點,訓練扎實有效
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讀出智慧來并不容易,需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
同樣是開講時的讀題質疑,王崧舟老師執教的《魚游到了紙上》就有智慧在里邊了。我們來看王老師指導讀題的片段實錄。
師:我把第一次讀題的機會讓給他。但是,得增加一點含金量,怎么讀呢?注意聽,不著急。我問你讀,會嗎?
生:會。
師:會。我們來聽一聽,他究竟會不會讀。好,現在我問:請問,魚是怎么到紙上的?
生:魚游到了紙上。
師:我再問一遍,注意聽啊。魚是怎么到紙上的?
生:魚/游到了/紙上。
師:對了,讀得好,好就好在“游”字讀到位了。那個語氣,那個節奏,分明在告訴我們魚是游到紙上的。誰再來讀一讀?
個別讀——齊讀:魚/游到了/紙上
師:好,同學們,第一次讀到這個題目,第一次讀到這個“游”字的時候,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
生:魚是生活在水里的,它怎么能游到紙上?
師:所以在你的腦子里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這叫驚奇,這是她的感覺。你們的感覺呢?
生:魚是怎樣游到紙上的?
師:你想一探究竟,是嗎?你充滿了疑問,好的,這是他的感覺。
生:魚為什么要游到紙上?
師:對呀,魚怎么會游到紙上,魚為什么要游到紙上,這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是嗎?
生:魚游到紙上,會不會死去呀?
師:對呀,你對魚充滿了擔憂之情,是嗎?
師:驚訝,疑惑,不可思議……帶著第一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題目。
生齊讀。
師:我也納悶,為什么一個普普通通的“游”字,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游”字,怎么會讓我們的同學產生這么多的感覺、疑惑,為什么?自由朗讀課文,兩個任務,聽清楚:第一,把句子讀通,把生字讀準;第二個任務,請你找一找,在咱們這篇課文當中,有多少個帶“游”的句子,讀完以后把它找出來,然后把它畫出來……
一個簡單的“游”字,讀出了課題的節奏和聲氣,讀出了學生的疑問,讀出了學生探索的欲望,讀出了文章的脈絡所在,更讀出了智慧。
朗讀是學生品悟語言,習得語言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方式,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濃墨重彩之處。因此,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可以從“讀”處著眼。
(作者單位 江蘇靖江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