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要寫得精彩,讓人賞識,獲得成功,就必須在“細”“新”二字上做文章。
一、描寫要細
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情節,描寫就是對事物的具體狀態作生動描繪。細節是文學作品的血肉。恩格斯把“細節的真實”列為現實主義文學的兩個基本條件之一。
(一)外貌描寫要細致
我參與批閱了2010年鎮江市第23屆“增華閣”作文大賽的試卷,小學四年級組中有近半的參賽學生選擇了“我最喜歡的老師”這一題,其中涌現了很多佳作,細致的外貌描寫提升了他們作文的質量。
1.頭發的描寫
一位學生這樣描寫呂老師的外貌:“呂老師長得胖胖的,長著一張圓圓的西瓜臉,黑黑的頭發中帶著幾根白發。”他對呂老師頭發的細致描寫很成功。一個學生寫到“徐老師總愛把自己的劉海兒用小夾子夾住,后面的頭發盤成球形,看起來很漂亮。”這兩個同學對老師的頭發描寫都很細致。
2.皮膚的描寫
“班主任徐老師個子不高,皮膚曬得黑黝黝的,像巧克力,很精神。”小作者抓住了老師的皮膚進行了細致描寫,又恰當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為他的作文增色不少。
3.神態的描寫
一位同學抓住了英語老師王老師的神態,寫得很精彩:從她的神態可以看出,她課前有充分的準備,她要把知識的甘露灑在同學們的心田里。“人無他有”就勝人一籌了。
4.裝飾品的描寫
裝飾品是女教師身上常見的物件,有的學生是有心人,抓住了老師的裝飾品進行了描寫:“我最喜歡的老師,她高高的鼻梁上一副粉紅色的眼鏡,有型的耳朵上各有一顆閃亮的小耳鉆,小巧玲瓏的嘴巴里面藏著兩排整齊而又潔白的牙齒。她就是英語老師——王建強。”“粉紅色的眼鏡”“閃亮的小耳鉆”就使外貌描寫更細致,王老師的形象更立體了。
(二)語言描寫要細致
一個學生具體寫了老師的鼓勵:開學了,您(陶老師)向我們介紹了自己,又讓我們做自我介紹。輪到我時,因為我膽子小,不敢上講臺說,而你卻鼓勵我說:“夏×,不要怕,這沒什么,就是把自己想到的、做過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不要怕,試試。”然后又著重寫了老師溫暖的安慰:有一次,在玩耍的過程中,我不小心把手弄破了,我邊哭邊說:“疼疼!”您聞聲跑來,抱起我就往醫務室跑,您關愛地對我說:“夏×,不要怕,有老師在。”我再也忍不住了,大聲地說:“謝謝您,陶老師。”細致的語言描寫中蘊涵著濃濃的師生之情。
(三)動作描寫要細致
一位學生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的楊××流鼻血了,我連忙跑到辦公室去告訴王老師。她聽了,很著急,匆忙地放下手中的茶杯,一口氣跑到我們教室,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楊××呢?她怎么了?”當她看到楊××后,打開飲水機,用手掌接了點冷水,輕輕地拍打著楊××的額頭,這樣一連拍了好幾次,過了一會兒,楊××不流血了,王老師這才松了一口氣。
“放下手中的茶杯”“跑到我們教室”“拍打著楊××的額頭”刻畫出了王老師愛生如愛子的優秀師德。
(四)事情描寫要細致
有些同學能細致地寫好事情的經過:大掃除時,我的任務是擦柜子,我把毛巾浸濕、搓干凈、再絞干,認真地擦拭了柜子的里里外外、邊邊角角。我看見柜子下面也很臟,就彎下身子開始抹,陶老師看見了,微微一笑,用左手扶著我的身體,用右手擋著我的額頭,說:“小心點啊!別碰著頭!”頓時,一股暖流流進我的心間,我繼續抹,陶老師一直幫我擋著頭。
小作者抓住了“一笑”“一扶”“一擋”“一提醒”,把陶老師幫助我擦柜子的事情寫細致了。作文時要牢記“細節描寫出神韻”,外貌、語言、動作、事情都要寫細。
二、描寫要新
德國人類學家蘭德曼說:“如果人有某種不可改變的東西的話,那么這個東西就是人的創新本性。”寫作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精神勞動,應該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要“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意思來。
(一)形式新
有一位署名王×的學生以“我們鎮江好地方”為題,采用了書信的形式來行文,書信五部分結構準確,正文大致內容是:王×先給在暑假里世博會上結識的李波同學介紹了鎮江的地理環境,再詳細介紹了鎮江“三怪”、金山美景、《水漫金山》的動人傳說,然后簡介了繁華的城區景象,最后向李波同學發出了誠摯的邀請。王×的這篇文章有詳有略有過渡,語句流暢,用詞準確,別具一格的書信形式成為此文的點睛之筆,助王×的作文沖出了重圍。
(二)寫法新
我在批閱2010年第23屆鎮江市“增華閣”作文大賽小學四年級組作文時,發現了一些學生具有創新的“火花”。如: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們便從三年級移民到了四年級,迎接我們的是各種各樣的教師。靈活地使用了“移民”一詞,讓人印象深刻。
(作者單位 江蘇省丹陽市新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