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是個活潑的孩子,有她在的屋里總是縈繞著快樂的笑聲,同樣女兒也是個調皮的孩子,總有時候讓你忍不住說她兩句。每每此時她的態度就會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開始低頭不語表示抗議,要是你再多說幾句,她就會大聲哭泣,但是行動上一點也不肯承認錯誤。她的哭泣不是表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是表示抗議。這時候對她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如果用嚴厲的批評則會讓她哭得更厲害。該怎樣讓她學會接受批評,并愿意改正自己的錯誤呢?我開始了讓女兒接受批評的征程。
一、讓孩子正確認識與對待批評
1.讓孩子認識到批評不表示不喜歡
我在觀察了多次后發現,我們在批評孩子時,面部表情往往比較嚴肅,聲音也會變得嚴厲,孩子就會認為你不喜歡她了,開始跟你發脾氣。其實這不表示她不接受批評,而是感到沒有安全感了,所以她會一直哭鬧,直到你重新安慰她,讓她感覺到你仍然是愛她的為止。發現了這個情況后,首先要從思想上讓女兒認識到爸爸媽媽批評她不是因為不喜歡她,而是想讓她變得更好。
2.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時可以大膽提出抗議
當批評不符合事實,也應允許孩子作出解釋,因為讓孩子虛假地表示接受批評,但心里大感委屈實際上不僅于事無補,還可能引發種種弊端。與此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解釋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來應負的責任,還應要求孩子保持解釋時心平氣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3.幫助孩子一視同仁地對待批評者
我發現女兒在接受父母的批評時比較容易接受,可是在小伙伴們面前總是不愿意接受,通過了解發現有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認真傾聽并虛心接受來自老師或父母的批評,但對來自同齡人的批評卻拒之門外。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父母這時應該教育孩子:只要批評有道理,即便這批評來自小伙伴,也應虛心接受。這樣才能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好朋友之間也是可以互相批評的。
4.讓孩子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不論批評有多尖銳、多不中聽,你都應該要求孩子認真傾聽。因為只有認真傾聽,才會發現其中也許確實有幾分道理,最后才能虛心予以接受。從而讓孩子漸漸明白:對他人的批評認真傾聽,不僅是一種文明的表現,而且也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
二、父母要合理巧妙地運用批評
1.有意識地早早“引進”批評
現在教育孩子,當然應該堅持表揚為主,但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既聽到正面的肯定,也聽到反面的批評。此時,需注意批評一定要語氣溫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揚為前提,有意識地早早“引進”批評可以幫他下意識體會到:批評和表揚同樣常見!事實上,在幼兒時期就能適應批評的孩子,長大后往往也較能適應社會,其中也包括擁有正確對待來自他人的批評乃至非議的平和心態,以及較強的承受挫折能力。
2.少奉承孩子,用公平客觀的態度對待孩子
許多孩子是在充滿奉承的環境中長大的。即使孩子做了一件他該做的事,周圍的人(包括他們的父母)也總贊不絕口;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不敢說個“不”字,還怕“刺激”了孩子千方百計地幫其尋找借口。這使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虛榮,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鬧。很難想象,這樣的孩子能經得住人生道路的上困難與挫折嗎?誠然,表揚、鼓勵等都是極重要的教育措施,但不論什么樣的措施,都應客觀、公正。不奉承孩子,就是不單純地去討孩子的歡心,就是善于讓孩子去承擔他應該承擔的義務,就是讓孩子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從小就正視自己遇到的每個問題。
3.傳授冷靜處理的技巧
父母應教育孩子對批評的合理成分虛心接受,甚至列出改進的辦法或措施。當然,對批評者的感謝更能體現出接受批評的誠意。要求孩子掌握的“冷處理”技巧包括:不要對批評者反唇相譏,不要“自衛還擊”,不要夸張等。相反,應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冷靜地分析出盡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當然誰都喜歡聽到贊美,而不愿接受批評。實際上,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總會要遇到問題,只要孩子學會善待批評,那么批評完全可以如同表揚一樣,成為鼓勵孩子前進的動力,而且還能起到表揚難以起到的警示作用。在幼兒時期就能適應批評的孩子,長大后往往也較能適應社會,其中也包括擁有正確對待來自他人的批評乃至非議的平和的心態,以及較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金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