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刪繁就簡,返璞歸真,追尋形式簡約而內涵豐盈的語文課堂。要在實現語文課堂本色回歸的同時,也散發出詩意靈性的語文味。(1)目標簡明,孕育人文關懷。(2)設計簡化,孕育彈性預設。(3)手段簡便,孕育學習方法。(4)提問簡練,孕育思維情感。簡約不是隨意,它是一種精湛設計;簡約不是低能,它是一種高效整合;簡約不是無為,它是一種教學境界。同時課堂也因洋溢著濃厚的語文情趣,彌漫著濃厚的語文氣息,實現本色的回歸,而開出豐盈的花朵。
關鍵詞:語文;小學;課堂
課堂教學歷來被稱為“遺憾的藝術”,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靈活開放的課堂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但是有些課堂也失去了語文教學的本性,變成了教師嘩眾取寵的舞臺,給人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于是,隨著課改的深入,語文教學又迎來百花齊放的局面。究竟什么是語文?一時間大家眾說紛紜。那么到底哪條路才是真正指向閱讀教學的理想回歸呢?莎士比亞有句名言:“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借鑒到閱讀教學中,就是要刪繁就簡,返璞歸真,追尋形式簡約而內涵豐盈的語文課堂。我們要在實現語文課堂本色回歸的同時,也散發出詩意靈性的語文味。
一、簡明目標,體現人性關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上說:“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綱要》里講“精選”,其實就是要我們削枝強干,集中目標,突出最要緊的、對學生終身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語文課程中什么才是“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呢?張慶老師已經為我們點明了七個字:識(識字)、寫(寫字)、讀(讀書)、背(背誦)、作(習作)、說(口語交際)、習(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因為這七個字,是直接關系到學生終身的學習與發展的。是作為現代社會的人必備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所以,必須下大力氣,打好這幾個方面的語文基本功。
退而論之,且不從語文的本位主題思考,每一篇課文的目標也都要精簡。很多老師,面對一篇課文,往往無所適從,不知道要教什么東西,看看這段,好,看看那段,也好!隨著對文章的研究越深,教學目標越是多而雜,恨不能傾囊相授,生怕學生不能全部掌握。其主要原因是沒有把握文本的特點,不能根據年段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正如王榮生老師所指出的,確定語文教學的內容,往往比怎么教還重要。教學目標要因三維目標的整合而“簡”,以知識與能力的培養為主,其他為輔,彰顯語文本質的同時而不失其多元性,使目標立體化,更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少則得,多則惑”,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少些、單純些,才能抓得比較實在,使學生學必有得。因為時間是個常數,目標越多,每個目標所分配的時間就越少,勢必造成水過地皮濕,什么都想抓,結果什么都沒有抓住。反而把整體的教學四分五裂,讓學生忙忙碌碌卻不知所云。
目標的簡明也許每個人的思考不同,但應服從于語文學科的特點,以用教材學語文能力為基本出發點,落實聽說讀寫的同時感受中國文字的魅力,接受真善美的教育。
二、簡化設計,孕育彈性預設
相對于數學設計的“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課的預設往往使人覺得“千頭萬緒一團麻”。面對經典,語文教師感嘆,可傳授給學生的東西太多了,文字層面的,思想層面的,似乎哪樣也割舍不掉。大量的事實證明:復雜、煩瑣的教學設計會破壞學生思維的連續性,學生不僅不能進行持續、深入的思考,還容易出現走神、開小差等不遵守課堂紀律的現象,現在,用“簡約”的理念來重新審視,就是要求教師在深入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提高,確立簡潔集中、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主線。這樣做,有助于教師把握教學的層次性目標,使課堂教學更有條理;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防止對教學流程的構想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有利于學生擁有一定的時間去朗讀、去感悟、去思考、去體驗。如果說課堂是一條船,簡明的設計主線就是精確的航線,讓師生在紛繁復雜面前不至于手忙腳亂,迷失方向。
進而再論,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復雜過程,我們可以預設,但是我們不可能預見到課堂上將要發生的一切。因此,教學設計必須講究“留白”藝術,要富有彈性,也就是說要有既定的東西,又有待定的空間。實體的作用盡人皆知,毋庸多說,空虛的部分常常被人忽視,而它的作用反而比實體的作用來得大。無形勝于有形,可能性總是高于現實性,對于教學設計,我們在乎的常常是我們看到了什么,而不大注意“看到”以外的東西,其實真正體現價值的地方反而是看不到的待定的空間。對于學生,他是有思想的個體,他也需要空間和時間來思考和感受,而不是接受既定的思想和方法。
三、簡便手段,滲透學習方法
隨著教育現代化程度的提高,自從“電”闖入語文課堂以來,語文課堂就變得多姿多彩了。為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個性化,教師上公開課時,動輒就把所有與課文有關的內容、所有教學手段和方法搬到一節課中,多媒體、小組討論、表演、游戲,甚至吹拉彈唱加畫畫等等,務求以豐富的手段幫助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學習體驗。大量的非語文手段代替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品評和玩味,這樣的課堂能使學生獲得真正的語文能力、興趣、習慣嗎?其實使用一切教學手段的最終指向就是掌握語文方法,感受語文魅力,提高語文素養。語言文字才是語文的生命源泉,那為什么不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誦讀文本,感悟文本,這才是閱讀的根本,語文能力培養的實效性體現。
以現在流行的拼音教學活動課為例,特別是在拼音總復習時形式新穎活潑,很有借鑒和探討的地方。許多老師都會不約而同設計《趣游動物王國》教學,雖然老師上的都是一些內容枯燥的復習課,但正因為教師在課堂中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游戲,孩子們不僅沒有感到厭煩,反而都爭著參與到老師設計的課堂游戲之中,樂此不疲,游戲讓孩子們的情緒始終保持興奮狀態。其實拼音教學也需要讀拼音,需要寫拼音,這是學生未來學習的基石,所以在游戲化拼音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任仍需放在第一位,我們不能為了美麗的課堂形式而丟掉了語文教學本質。
四、簡練提問,帶動思維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借助簡練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生動、有效地學習,把他們帶入瑰麗的知識殿堂。特別要注重提問的簡練。提問的重要性很早就得到了教師們的重視,因為教學的主要流程基本上是以教師的問題串起來的,很多時候,學生課堂上的主要生活方式,是在猜測問題的答案。課堂上,他們與靜思默想基本“無緣”,和潛心會文近乎“絕交”,有的,只是熱鬧、膚淺、無聊地回答老師的問題。而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什么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收獲了什么,又是如何收獲的,他們已經沒有時間去靜靜思考。新課程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不僅僅是簡化提問、歸還時間的問題,核心應該是歸還學生思維的過程。讓學生自由經歷思考、交流、碰撞、交鋒的過程。與此同時,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語文之美、語義之趣、語文之靈性、語文之厚重,引導學生關注生命、關注人性、關注健康、關注情感、關注文化、關注審美。文本中活動著栩栩如生的形象,流動著熱烈的情感場,這些都需要作為引路人的教師,引領學生前行。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應該是潤澤生命的殿堂,語文的本色應該是簡樸的。所以語文應以簡約為種子。簡約不是簡單,它是一種課堂感受;簡約不是隨意,它是一種精湛設計;簡約不是低能,它是一種高效整合;簡約不是無為,它是一種教學境界。同時課堂也因洋溢著濃厚的語文情趣,彌漫著濃厚的語文氣息,實現本色的回歸,而開出豐盈的花朵。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薛家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