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氣氛的活躍,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快課堂信息反饋,提高教學質量。如何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呢?我認為關鍵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備課時和上課中著重從激發學生情感入手,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情感,使其感興趣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運用直觀教具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知識較少,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手段,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獲得鮮明生動的印象。
1.恰當地出現掛圖或者簡筆畫。這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調動學生情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教材中有些寫景狀物的文章所描寫的事物,學生不熟悉或者未見過,我用出示掛圖或者畫簡筆畫的方法,讓學生直接觀察,認識事物。如在教學課文《草原》時,草原學生未見過,頭腦中一片空白,沒有什么概念,盡管老師著力進行引導、描述,但學生對草原具體認識還不夠。此時出示掛圖,學生對草原有了直觀感覺,對作者贊美喜愛草原之情就有了深刻領會。因此,對學習課文內容就產生了興趣。
2.適時地演示。有的課文,教學時用實物來實驗或演示,能給學生留下生動鮮明的印象,同時也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如教《烏鴉喝水》這課時,教師讓學生帶來小口瓶子,瓶中裝少許水,然后讓學生思考,想出使水位升高,烏鴉能喝到水的辦法,這樣學生興趣很高,在愉快的實驗中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
3.運用電教手段。通過幻燈、錄音、錄像等,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清晰準確的認識。有些課文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把抽象內容具體化,把靜止事物變為動態,把無聲變為有聲的,形象生動,鮮明逼真,容易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目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課堂教學深受學生的歡迎。如在教學古詩時,采用現代化電化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體會詩人那種境界,學生容易學會,而且興趣極高。
二、運用語言描繪
語言是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很好地運用它,能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較快。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生動、有趣的語句文篇。挖掘它、運用它,能增強師生間的親密感,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思維。
1.適時地介紹背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別了,我愛的中國》一文時,我滿含激情地向學生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蔣介石向愛國志士舉起屠刀,繁華的大上海頓時血流成河,作者被迫離開祖國到外國去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此時,學生了解了時代背景就產生了解課文內容的欲望,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好地理解作者在課文中表達眷戀與惜別、愛與恨、自疚與自責、決心與誓言的愛國之情,為閱讀教學提供方面。
2.課堂語言激勵、表揚法。課堂中運用慈母般的語言,使師生間感情更親近,為學生獲取知識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如后進生回答問題,無論對還是錯,都要用鼓勵的語言為其樹立自信心,用春風化雨般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
3.教學語言藝術化。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開始往往是粗淺、模糊的。如果課堂上教師用淺顯、形象、生動、有趣的兒童化語言來教學,學生感興趣。如教學《太陽、地球、月亮》一文時,確定太陽為“公公”,月亮為“姐姐”,地球為“哥哥”,讓學生用擬人化語言來說句子,讓學生在興趣中理解句子。
三、穿插有趣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穿插進游戲、兒歌、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參與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
1.合理地將課文內容編成兒歌。如教《小小的船》時,考慮到低年級兒童年齡特點,把課文內容編成樂曲教學。
2.分角色表演。如教學《美麗的大公雞》時,帶頭飾登臺表演,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3.適當開展競賽活動。競賽活動,學生參與,由于小學生好勝心強,集體榮譽感強、競爭意識強、根據具體情況,開展一些競賽活動,調動學生能動性,如朗讀課文競賽、分組搶答、評分競賽、詞語接龍競賽、猜謎競賽等。
四、誘導學生討論
教材中有些課文教學時可誘導學生討論,激發學生情感,以問題的思想內涵打動學生心靈,使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這樣,學生掌握知識容易多了。如教課文《落花生》時,教師提出問題:課文主要寫什么?說明了什么道理?讓學生讀課文,而后進行討論,課堂氣氛較活躍。
當然,要想使課堂氣氛活躍,確實是件不易之事,特別是活而不亂,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知識,那就更難了??傊?,一要吃透教材,把握各類課文的特點;二要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運用各種方法教學;三要積極誘導。只有這樣,才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活躍課堂氣氛中學習。
?。ㄗ髡邌挝?江蘇省漣水圣特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