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根基”扎在了課堂教學上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是班主任的生命事業,是學生智慧迸發的生命場。要想抓好課堂教學,班主任就必須要夯實教學的根基。
(一)練好功
班主任的職責技能核心內客是“三字一話”,即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和普通話。為了過這四關,可以制訂長期的練功計劃。
(二)備好課
備好課是班主任上好課的前提。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備好課,落實素質教育,應扎扎實實作好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背”課標
掌握新理念,是備好課的前提。一般來講,“課標”是不要求我們去死記硬背的。但要把課標中的重要部分一一背誦下來,并與大綱進行比較,進而領會其精髓,時時刻刻用新的教學觀、教師觀、評價觀做基礎。學會放棄,把自己很快地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
2.胸中有“本”
對教材要達到懂、透、化的程度,在鉆研教材時,瞻前顧后體會教材,也就是運用系統的觀點,從整體上宏觀把握教材;從別人的經驗中體會教材,也就是博采眾長,從名師的經驗中體會教材;從多重角色中體會教材,也就是換位思考,既要尊重教材,又要跳出教材,選出適合“這一班”又適合“這一課”的教學方案。
3.“眼中有人”
在了解學生時,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對班級情況分析;其次了解學生個體自然情況;再次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
(三)用好法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如何選擇好的教學方法是班主任課堂成功、高效的關鍵。而要選擇好的教學方法,班主任必須要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也就是要有多種教學方法。
二、把“喜憂”系在學生發展上
在當班主任期間,通過工作實踐切身體會到,要做好班主任,不但要有一般熱情,一般干勁,還要有一顆童心、一顆愛心、一顆公正的良心,做到盡心盡力教書,滿腔熱忱育人。對學生要愛中有嚴,嚴而有度,愛在根本,本在做人。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有“四種意識”:
1.“望遠鏡意識”
就是不用靜止的、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孩子。例如新來一名同學,學習較差,哪個班都不愿意要。沒過幾天,他就接二連三地犯錯誤,不學習,家長知道后打算讓他退學。
2.“顯微鏡意識”
悉心觀察,及時捕捉微小的信息,做到壞的苗頭立即制止,好的萌芽全力培育。同學病了,在進教室的一瞬間給他一個親切詢問的目光:好了嗎?他會高興地點了點頭,仿佛在說:“老師,您真好,謝謝老師!”
3.“放大鏡意識”
對后進生,找出一條優點,比找出十條缺點還重要。對孩子的微小優點,特別是差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妨小題大做,進行表揚,以鼓勵其更上一層樓。對孩子的微小錯誤,尤其是好學生身上的錯誤,班主任要把其后果放大反饋給他們,以有利于他們認識自己的錯誤,及早糾正。
4.“三棱鏡意識”
一束普通的目光,通過三棱鏡照射,會發生色散,形成由赤、橙、黃、青、綠、藍、紫等色組成的光帶。在班級中,有一些學生他們既不落后,也不拔尖。因此,往往被班主任所遺忘。這些學生就像一束普通的白光,如果班主任具有三棱鏡意識,對其進行色散,就會發現他們身上所隱含的色彩。
三、把精力用在教研教改上
隨著知識經驗和信息化社會,學習化社會的到來,教育得到了社會的空前重視,這就要求教育必須改革,建立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模式。同時對班主任的角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成為學生成長的幫助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成為課堂資源的開發者、研究者、探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要積極地投身到教研、教改中去。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嶺縣八十八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