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物理問題中,一個過程的發展、一個狀態的確定,往往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其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另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則前一些因素與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們便可以互相代替,而對過程的發展或狀態的確定,最后結果并不影響,這種以等效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來研究問題的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思維的實質是在效果相同的情況下,將較為復雜的實際問題變換為簡單的熟悉問題,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本質,找出規律。因此,應用“等效法”時往往是用較簡單的因素代替較復雜的因素,以使問題得到簡化而便于求解。
在一些重力場、電場或磁場兩個場或三個場相復合的問題中,往往可以簡化為只有一個場的問題。而這個場又與學生最為熟悉的運動類型——重力場相類似,可以將重力場中的相關規律有效地遷移過來。
“等效場”一般有兩種模型,即類平拋運動和類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一、類平拋運動
我們要分析復合場是那幾個場的復合?這幾個場有什么特點?當這幾個場都是恒力場時,物體在這幾個場所受到的力都是恒力。通過受力分析,發現這幾個力的合力與物體的初速度方向垂直時,就可以用類平拋的模型。
1.類平拋運動中如何求等效加速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