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任何運動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只要求學生作機械的模仿練習,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掌握學生心理活動規律,啟發和培養他們的正確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與注意,啟發他們積極思維,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因此在體育課中不應忽視心理教育,而應正確運用一些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規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體育的有效教學。
一、強化學習動機
動機是激勵一個人去活動的心理原因,對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積極性的核心。在體育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多樣的,但歸納起來可分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兩種。直接動機是與體育活動直接相聯系的動機,它是以自己直接感興趣的東西作為學習的動力。例如:他們看到,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正在作各種活潑的游戲,一場激烈的精彩的足球賽在進行時,會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學習要求,即直接的學習動機。但是,這種動機是不會持久的,一旦在滿足了暫時的需要之后,就會消失。例如:冬季,學生在室外上體育課時,有的學生看到天氣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來活動,也有一些同學由于懂得了鍛煉身體的好處,懂得德、智、體三者的辯證關系,因此,他們能克服天氣寒冷的困難而努力上好體育課。由此可見,間接動機對于提高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直接動機有更重要的意義。
二、注重注意力的培養
注意是人的心理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過程,是對事物的感覺、思維的反應。例如:學生注意老師指揮學生做操而發出的口令,就是學生對刺激物的反應。注意是認識事物的起點,在體育活動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學的內容,就會出現錯誤或傷害事故。注意分被動與主動兩種,被動注意是屬于本能的,沒有自覺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條件刺激或個人愛好所產生。例如:上體育課時,新奇的道具,醒目的標志,洪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學生們的被動注意,而主動注意則由意志去指揮,帶有強制的意思,往往學生對某些事物并不感興趣,只是由于某種需要才去注意。譬如:有的同學對長跑這個項目并不感興趣。但由于“長跑”是“達標”的一項指標,而“達標”又是評“三好”學生的重要條件之一,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當“三好”學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長跑”課。
在教學中,運用注意規律,組織和保持學生注意的時候,要向學生講明鍛煉身體的意義,每節課、每個動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動作的關鍵和難點,盡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學生注意的因素,把學生從被動注意引導到主動注意上來。例如:教縱箱分腿騰越時,可先在縱箱的遠端貼上一條膠布,作為明顯的標志,引起學生的被動注意,經過多次練習,學生有了肌肉感覺,知道了手必須撐到箱的遠端,才能完成好這個動作。因此,引起了他們的主動注意。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提示的方法來引起學生注意。例如:教學生“前滾翻”時,可通過提示學生低頭、團身、抱腿等口令,引起學生對時間與空間關系的合理分配的注意,使之取得好的效果。興趣是個人對事物所持的選擇態度,它是屬于感情和情緒的狀態,興趣是產生注意的源泉,二者關系密切,互為因果。我們對某一事物發生興趣的時候,就會集中注意,專心專意去做。注意也能引起興趣,(但有時集中了注意的事物,并不都能引起興趣。)若經常注意某一事物,也能引起對該事物的興趣。
三、激發興趣,促進有效教學
在體育活動中,有無興趣產生的結果是不同的,對于感興趣的活動,學生可以持久集中注意,學習時主動積極,即使碰到困難也會努力去克服,產生愉快的情緒。而沒有興趣會使學生情緒低落,感到厭倦。教師還應善于利用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直接興趣,啟發學生積極練習一些他們認為枯燥無味的項目。例如: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對足球和競賽的興趣,先讓他們進行足球比賽,從中抓住他們的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進攻和防守的機會感到苦惱時,再講明學習基本技術的必要性,進行正確示范,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這個技能的積極性。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很多的。
總之,教師要善于靈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種教法和措施,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上岡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