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的情緒及參與課堂的百分比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學生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更容易接受語言指導,與教師、同學交往更主動、熱情更高、學習更積極。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重視情緒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健康、樂觀的情緒,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關鍵詞:了解學生狀態;內部因素;外部因素
柏拉圖認為:“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英語課作為一門語言課,掌握語言使用技巧需要學生親身的感悟,不可能單憑教師的講解完成。因此,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保持積極的情緒,使其大腦不斷地處于思維狀態并且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英語學習中,是當今高效課堂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那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以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學習需要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吸引他們參與到英語學習當中來,這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情緒的關鍵。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內部激發因素,如興趣、需求和意愿等以及外部激發因素,如教師的認同、肯定。
一、更多地了解學生,激發學生的內部因素
了解學生的興趣、需求和愿望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方法。當今的學生由于大多為獨生子女,全家呵護,備受寵愛,心靈特別脆弱和敏感,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難以形成積極、健康的情緒。在遇到失敗或不如意的時候總是將之歸因于自身頭腦笨、能力差,從而產生不勝任感和無能力感,給自己下“我不行,我無能”的結論,故自卑意識很強。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經常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興趣、需求和愿望,幫助他們建立恰當的、實際的期待,鼓勵學生為實現愿望而付出努力。如2008年我教高三時,大多數學生因英語基礎太差而無法跟上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幾乎失去了學習信心,第一次在課堂上默寫了高考詞匯手冊上的20個單詞,有十幾個學生只寫對三、四個單詞,課后我立刻和他們一個個地進行交流,他們一開始的回答幾乎是千篇一律:“老師,我已經放棄了,你就不用管我了,我是學不好英語了。”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面帶微笑地和他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在隨后的兩、三個月中嚴格按照老師布置的任務完成,如果還不行,我們就放棄。就這樣我課后主動關心他們,多次找他們談話,幫助他們分析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同時教給他們適當的學習方法,并經常主動幫助他們克服英語學習中的困難,他們深受感動,逐漸鼓起了學習信心,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他們在學校月考和期末聯考中均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也重新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動力,滿意的笑容又回到了他們的臉上。
二、利用各A03+sIgEvFgcT1axmXaZ6w==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外部因素
1.注意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情感互動
在英語教學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去交流,從而調動學生交流的積極性。教學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過程,即情感互動。要較好地實現情感互動,需要教師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融洽師生關系。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親切的語言和言行給學生以鼓勵,對學生的回答應盡量給予表揚和肯定,多用“Thank you for your answer!Good!Excellent! ”等諸如此類的語言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認同,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運用賞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賞識教育源于一位偉大的父親——周弘。他利用傳統教育中賞識的巨大能量,把女兒周婷婷由一個令人同情的聾啞孩子培養成為我國第一位聾人大學生。從這個事例中我們看到了賞識教育的力量。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賞識教育要求教師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激勵學生主動成長,走向成功。一位詩人說:“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請欣賞它的葉子;如果葉子不美,就請贊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請贊嘆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產生情感的沖動,那么你總該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謳歌!”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各自的閃光點和優點,我們應該從多層面來了解和評價一個學生。教師應在教學中創造一個能使學生充分表現自己能力和體驗成功的環境,教師可以組織各種活動,如:英語單詞競賽、小品表演、課文朗讀比賽等。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的潛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九中震旦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