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式教學”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發展線路的教學方式。在問題式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在解決真實情境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和對學習的評價反思,主動揭示和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從而學會思考,學會探索發現,學會認知加工,學會自我監控,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問題式教學,問題貫穿始終。一堂課開始時的問題一般是由教師提出,當教師提出問題后,不再把知識、結果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而教師只是在學生發現的過程中不斷給予引導,及時地反饋,使學生的思路朝著課程目標的方向發展。
問題的解決過程,可以是學生獨自的思索,也可以是小組合作的結果。這種學習過程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豐富的想象力。當問題得到解決的時候,學生會感到興奮和喜悅,并從中受到鼓舞,從而刺激學生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那么問題式教學該如何進行呢?
第一步: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問題”是指要求解答的題目,需要研究解決的疑難和矛盾。因此設計好要求學生解決的問題,是搞好教學的關鍵。
第二步: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分析問題過程是一個難點。教師如何引導才能讓問題式教學按預定目標前進,這是反映教師教學技能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步:分析探究,解決問題。在討論與問題相關的資料和信息時,學生們經常需要合作。每個學生都是問題解決小組的成員,并且提供獨特的見解。小組成員利用收集到的各種信息,發表各自的見解。
第四步:反思評價,形成共識。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反思和歸納,引導他們思考現在的問題與以前解決的問題之間是否有聯系,這個問題與其他的問題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處,采用的方法是否恰當,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大家公認的是哪一種方法,需不需要改進等。這種反思有助于他們概括并懂得什么時候可以應用新知識和方法,使學校教育與社會需要的差距縮小,使學生靈活掌握知識,實現有意義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自己的成果,反思自我引導學習和合作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高層次思維能力。
第五步:歸納總結,拓展創新。得出結論并不是結局,這個時候還需要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結論去聯系實際,從而把這個問題推廣到一個新的高度。
當然問題式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深厚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只有專業精通的教師才能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提出相應的恰如其分的問題,并能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正確的引導。在課堂中經常遇到學生所提問題的依據不明確,此時教師就要善于反詰,讓學生在新的條件下思考,順利找出結果。
(作者單位 山西省介休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