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歲末,被業界稱為“中投二號”的第三家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低調掛牌。這家被看作是國資委旗下進行企業重組和資產重組平臺的公司,在新年伊始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五礦股份、中鐵物資等整體上市積極推進的隊伍中都出現了它的身影。在國資委的“給力”推動下,種種跡象表明,在經歷了被喻為“國資重組年”的2010年后,2011年央企業并購重組將進入一個新的加速周期,央企重組的大戲有望貫穿全年。
2011年充滿期待
歲末年初的一系列消息令市場對2011年央企重組充滿了期待。
2010年12月22日,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寶鋼集團原董事長謝企華出任董事長,現有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劉東生擔任總經理。這家注冊資金45億元人民幣的公司,既不是生產型企業,也不是投資公司,而是央企范圍內從事企業重組與資產整合的一個平臺。它的出現讓業內對央企重組有了新的預期——這個央企整體上市的推進器有望推動央企重組進入一個新的加速周期。
12月23日,國資委新主任王勇借2010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的機會,首次亮相媒體,詳解“十Z”國資改革的思路及方向,其中“十二五”推進央企改革的核心任務是,繼續做強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1月6日,有權威媒體報道稱,2011年國資委的目標是推動16家央企整體上市。在促進央企重組方面,國家將在軍工、煤炭、電網電力、民航、航運、電信、石油石化等七大行業保持國有經濟的絕對控制力,其他行業被并入國新控股的概率更大,一些規模較小的科研院所和商貿流通型企業重組可能性最高。
在李榮融執掌國資委期間,首次提出了央企“整體上市”的概念,并明確公布“央企重組時間表”——計劃到2010年將159家央企縮減到100家。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央企戶數仍有122家,離目標尚有一段距離。2011年,在整體上市將成為今后大型國有企業改革方向的明確目標下,隨著國新控股的成立,后續央企國資整合的實質動作將逐步提到日程上來。不過,根據重組將不再追求數量,而是注重質量的指導思想來看,此前確定的央企總量目標30-50家將不再嚴格要求,而主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推進。
國新控股角色定位
據申銀萬國證券首席分析師桂浩明介紹,央企重組目前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在央企中分離出部分優質資產先行上市,待條件成熟后,在剝離不良資產的前提下階段實現整體上市;二是央企將優質資產注入到旗下的上市公司,通過資本運作實現借殼上市;三是優勢央企通過收購兼并弱勢企業,在對資產進行深度整合以后完成上市。“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央企改革,都需要以規模龐大的優質資產為基礎。同時,各央企之間的協調與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桂浩明表示,“盡管相當數量的央企通過以上這些途徑進行了重組,但同時也有一定數量的央企無法用這些手段來實施整合。特別是一些業績不佳、規模較小、實力較弱,同時所處行業又非關系國家經濟命脈或國家安全的央企,它們的改革就比較困難。因為與那些優勢央企在產業方面的關聯度不高,相互之間的重組也就難以起到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而限于當前實際,這些央企也很難在其它所有制企業中尋找到重組的伙伴。”事實上,這也正是去年央企數量縮減最終未達到既定目標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國新公司孕育而生。據了解,國新控股主要將承擔兩項職能,一是作為央企重組和資產整合平臺,按照成熟一家進行一家的思路,吸收排名靠后、資產質量不高的央企:二是作為央企整體上市平臺,以貨幣出資作為發起人之一,推動改制集團整體上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望跳出去條塊分割的制約,有重點的推進國資的進入與退出,加快困難央企的整合速度。”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
國新控股成立之后已開始悄然行動,其持股比例2%左右的五礦股份、中國通號、中鐵物資等公司開始進行剝離不良資產、做強主業、做好上市資產注入等工作。
央企資產重組盛宴
從中國船舶借殼滬東重機上市以來,投資者對央企重組的關注度持續提升。特別是2010年A股并購重組指數漲幅達40%,遠遠超過大盤,有并購重組概念的個股更是獲得了巨大的超額收益。在巨大的賺錢效應下,投資者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并購重組股。
事實上,2011年,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并購重組將成為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淘汰過剩產能的有效手段,并購重組仍將是資本市場最大的投資主題之一。而在這場資產重組的“財富風暴”中,占據八成市場權重、總量達到23.9萬億元的央企資產將掀起重組狂瀾。“當前央企整合已經進入攻堅階段,是A股市場并購重組主題的焦點。”渤海證券策略分析師房振明對此表示。
哪些企業能夠搭上央企重組的“財富快車”?投資者如何在這場重組盛宴中掘金?這或許是新年伊始畫在投資者頭腦中的一個大問號。
在國新控股成立大會上,國資委主任王勇對“打包”進入國新控股的企業有過這樣一段描述:“中央企業中有一批不屬重要行業的關鍵領域、規模較小、實力較弱,與其他大型中央企業關聯度不大。還有一些規模較小、因承擔公益性等特殊職能不宜進入其他企業。一些中央企業整體上市后留下的存續企業資產和其他非主業資產,總體質量不高,依靠企業自身整合這些資產存在一定困難。”雖然對于具體是哪些公司裝入國新控股目前不甚明朗。但根據國資委要求,主營業務已整體上市的集團公司要將存續企業消化之后再實現集團層面整體上市,國家將在軍工、煤炭、電網電力、民航、航運、電信、石油石化等七大行業保持國有經濟的絕對控制力。“這意味著七大行業以外的其他中央企業都有可能進入重組概念范疇。”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
平安證券認為,國新控股后續可能介入的公司有三類:一是尚未完成集團整合的優勢央企。對于此類公司,國新控股可能采取參股的形式介入,如參股五礦股份;二是基本面差,規模小的央企。此類央企可能被直接納入國新旗下,從這個思路出發,可以關注基本面較差的央企,如銀河科技、長航鳳凰、長航油運、中國嘉陵、樂凱膠片等。此外是科研院所類公司,這類央企數量多,但缺乏一個產業集團支持。與此同時,科研院所類企業又是科技創新優勢突出的領域,與目前培育新興產業有著緊密關系,如北礦磁材、華東電腦、湘郵科技、交技發展等可關注。
除國新控股運作的央企外,在軍工、電子、醫藥行業也有望出現有強烈重組預期的企業。據有關統計顯示,從近三年來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央企重組所分布的行業來看,主要集團在煤炭、電子、軍工、醫藥、機械等行業。特別是軍工、電子、醫藥行業的相關公司表現突出。而這三個行業的一個共同特點是集團資產證券化比例較低,可注入資產較多,且集團有利用資本平臺做大做強的意愿。有業內人士預計2011年在這些行業將集中誕生一批具有資產注入、私有化等強烈預期的“央企重組”概念股。
具體到上市公司,有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可關注:葛洲壩集團旗下的葛洲壩、中國中鐵集團旗下的中國中鐵、中國建筑集團旗下的中國建筑、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旗下的天地科技、上海醫藥工業集團旗下的現代制藥、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旗下的長城電腦、中色集團旗下的中色股份等個股。此外,中航精機、中航重機、中兵光電、中國衛星、涪陵電力、國電電力、西山煤電、大同煤業、開灤股份、金瑞科技、南方匯通等也值得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