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生搬硬套
【主持人】 前不久,一個朋友被查出了腫瘤,等去醫院開回藥來一看,其中有蝎子、斑蝥、蛤蟆皮等等,幾乎都是毒藥。他和我抱怨,這些藥太惡心了,不用說吃,看著都想吐,估計沒病死,先被毒死了。但醫生當時告訴他,這叫對癥下藥,“以毒攻毒”。何教授,您怎樣看這個問題?
【何教授】 我不知道您朋友去看的是什么層次的醫院和什么資歷的醫生。這種治療方法,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現在明確的認為不妥。中醫的老祖宗就講過:“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就是用大毒治病,只能用到六分,因為怕有毒,用常毒(無毒或小毒)治病才是最好的。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強調:醫師治病,首先以不傷害為原則。這體現了與中醫相通的思想精神。
“以毒攻毒”治療癌癥這種做法的由來,是受西醫化療的影響,簡單把治療思路移植過來。在上個世紀初,人們在化學戰當中偶爾發現毒氣芥子素能使某些淋巴瘤患者的淋巴腫瘤縮小之后,就把毒藥、化學毒品用到了腫瘤治療上。這是上個世紀中葉西方占主導地位的癌癥治療思路。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后,中醫學開始介入腫瘤治療。受西方醫學思維的影響,中醫學也跟著用中藥毒藥。所以,那個時代很多抗癌中藥中動不動就有天葵子、黃藥子,以及蝎子、斑蝥等,還美其名曰:“以毒攻毒”。其實,這個思路是摸索階段仰人鼻息所致,是錯誤的、低級的,效果有限,損害倒是很大。
以毒攻毒,得不償失
【主持人】 傳統醫學中也有“以毒攻毒”之說,為何在癌癥領域行不通呢?
【何教授】 與很多其他的疾病不同,使用中藥“以毒攻毒”并不能單獨地擔起治療癌癥的重任。籠統的“以毒攻毒”,并非中醫藥治癌之優勢,甚至無優勢可言。
其一,這些毒藥的毒性有沒有抑制細胞代謝的功能,有沒有殺死癌細胞的作用,還有待商榷。
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比較研究后發現,以有毒的中藥治療腫瘤,很多情況下并不能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反而導致患者的肝腎功能衰竭。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國際上掀起過一陣抵制與反對中藥之風,亂用中藥中的毒藥,以致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則是重要的誘發因素。
比如,無錫一婦女,乳腺癌兩肺轉移,化療效欠佳。2002年起以中藥零毒治療,十分穩定;2005年初來滬改方,我用了味天冬20克,無錫轉方醫師誤以為天龍20克,服后不適又嘔又吐,3個月后病情惡化,引發醫療官司,這味天龍也許是湊巧,但毒性中藥許多情況下無益腫瘤患者,卻是事實。
其二,因為癌癥是慢性病,它的治療一定是個慢性的、長期的過程,長期用毒藥后,不僅損傷肝腎功能,甚至導致二次生癌。
凡是“以毒攻毒”的藥物都具有相當的毒性。例如,蟾蜍可引起心肌損害;硇砂制劑對食管、胃粘膜有破壞作用,長期或過量使用,可引起嘔吐、腹瀉或消化道出血;即使是小量長期服用礦物類藥物,也有蓄積中毒之弊;植物類藥物則常導致胃腸功能受損,耗傷內液。正是由于這些原因,醫生們在使用“以毒攻毒”藥物時,總是慎而又慎。
如果真的愿意用毒藥,那還不如用西醫化療藥,因為化療藥畢竟經過了比較嚴格的臨床實驗,而很多中藥的毒性明確,療效卻不明確。有人會說:中藥抗癌也經過了實驗研究,也有依據。我原來主持過上海市中醫藥研究所工作,深知動物實驗有效與臨床實際效果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藥治癌,零毒為佳
【主持人】 談談您的中醫藥治療腫瘤的思路。
【何教授】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扶正為主、少用毒藥、王道療法(王道就是溫和的對策)成為中醫藥治療癌癥最可行的一種主流趨勢。而且,比較研究表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與西醫治療相互補充(一個以殺戮為主,一個以溫和的調整為主),且療效確鑿、經得起檢驗。
鑒于此,我們明確倡導癌癥治療應以“零毒為佳”為主,不用(或盡可能不用)毒藥,這幾乎對所有腫瘤患者都是有益的。特別是肝癌患者,我們尤其強調不能用毒藥——因為所有的毒藥都要經過肝臟代謝,肝癌患者往往本身就有肝損傷、肝功能欠佳,臨床我們看到很多患者用毒藥以后肝功能反而下降了。
我的病人中有一位王先生,他大學畢業后不久得過慢性腎炎,2000年底出現消瘦,一查是原發性肝癌,主治醫師不敢開刀,也不敢不治療。用了常人劑量1/3的藥物作了一次介入,旋即發熱不退,熱無定形,或寒戰,或低熱綿綿。找我之前,已西醫對癥治療近50天,無效。許多藥物,醫師也不敢用。
2001年春節前后,他找到了我,針對他這一特點,只能求其穩定,一步步控制或改善癥狀。故仍以本人擅長的零毒抑瘤方法為主,控制有可能“要命”的肝癌之發展。然后,我辨發燒癥狀為熱在少陽,湯藥兼治。經過三個月的調整,他的體質大為改善,已能周邊走走。
該年10月,禍不單行,又發現其口腔內有異常腫塊。活檢提示:惡性淋巴瘤。我囑其只能局部手術,全身仍以中醫藥零毒抑瘤加綜合調整為主。2年后,王先生生活基本能自理,且令人高興的是肝內原發性腫塊兩年內沒有變化,2003年中葉開始起,不斷見有縮小、鈣化之勢。口腔淋巴瘤手術后未見有異常。現在王先生除偶爾肝功能指標略有異常外,一切均很好。春秋天還能騎上自行車,近處走走。他從發現肝癌至今,已整整過了七年多。
總結這個病例,給我們很多啟示:患了兩個惡性腫瘤,除用過手術和一次不成功的介入外,都只是借助中醫藥,慢慢調整;不求速效,只求長期穩定;現在不僅活著,而且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所以,癌癥的醫學治療過程中,特別是中醫藥治療當中,大毒治病要控制,醫生應該盡可能少用毒藥,中醫藥完全可以用各種無毒或基本無毒的方式方法來解決臨床上的問題。
此外,“零毒為佳”原則,也包括在治療癌癥中充分運用各種沒有毒性的非醫學手段,例如心理學的、飲食營養的、體能鍛煉的、社會支持的,等等。
【超鏈接】
———護胃是件極重要的事 ———
癌癥治療,要以護胃為要,保護好患者的消化道,保護好患者的胃。因為癌癥是慢性病,其治療往往需要好多年,不是吃幾天藥就能痊愈的。古人認為“胃是后天之本”,“猶兵家之有餉道也,餉道一絕,萬眾立散;胃氣一敗,百藥難施”。胃吃壞了,后續治療就難以繼續。
保護好胃有很多環節:用藥過程要小心,別傷了胃;飲食也要注意,別讓胃負擔太重了等。保護好胃,這是資深中醫師眼里癌癥治療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