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震海嘯導致核泄漏事件,一度曾造成全民搶鹽,藥房一“碘”難求,事件平息后,很多人開始關注到有關碘的話題,那么日常生活中,我們究竟應不應該補碘呢?
從缺碘到普遍碘過量
沈陽軍區總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王春暉副教授介紹說,我們國家曾經是一個缺碘國家,1997年國家立法,把補碘納入強制性措施。但從近年的監測結果看,現在大多數中國人不是缺碘,而是碘過量,并且由此引發甲狀腺疾病增加。
評價一個人群的碘營養狀況最常用的指針是人群尿碘中位數(MUI)。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是:尿碘中位數小于100微克/升是碘攝入量不足;100~199微克/升是足量碘攝入(適宜);200~300微克/升是超足量碘攝入;大于300微克/升是碘過量。王春暉說,現在我們國家人群平均尿碘中位數大于300微克/升,普遍屬于碘過量。而且從門診情況看,近年的甲狀腺疾病比前些年增加近2倍,這主要是因為鹽的攝入量過大。
不能因為碘過量就拒絕攝入碘
碘雖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但健康成人體內碘的總量只需30微克,一個人一生的總需碘量也就在一茶匙左右,即使要消除碘缺乏病的全部癥狀,每天補充碘100微克已非常足夠。而目前WHO的推薦量(青少年及成人每日碘攝入量約150微克)已是人體基本需要量的2.5倍,但不少人每天的攝入量還是大大超過這個基準數。
王春暉副教授說,雖然現在我們國家的人已經普遍碘過量,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補碘了,因為碘在體內是不能儲存的。因此,不能因為碘過量就拒絕碘的攝入,碘還要持續補,主要是控制好量。無論是缺碘還是碘過量,都會引起甲狀腺疾病。
人體的碘完全依賴自然環境的供應,80%~90%來自食物,10%~20%通過飲水獲得,5%的碘來自空氣。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成人碘的每天供給量150微克,現在市面上多數含碘食鹽中每Kmg0frj+4MMnQVmRVyK/rQ==克鹽的含碘20~50微克,以每天食6克食鹽為例,攝入碘已達120~300微克,因此家庭中已使用加碘食鹽的話,膳食一定要適當控制海鮮等含碘量較高的食物的攝入量。
特殊人群用碘要用“加減法”
由于某些生理因素,不同人群對碘的需求量也存在較大的差別,應因人而異,在日常飲食中學會用碘“加減法”。
首先,孕婦、兒童和青少年用碘適合“加法”。從母親懷孕開始,直至嬰兒出生兩周歲以內是孩子腦發育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大腦神經的生長必須依靠甲狀腺激素,而制造足夠的甲狀腺激素需要充足的碘,如在此期間嚴重缺碘,會造成嬰兒大腦發育不正常、智力落后,成為克汀病患者,成為矮、呆、聾、啞、癱的病人;輕微缺碘則造成反應遲鈍、智力不足和智商低下。青少年缺碘則會造成青春期甲狀腺腫大。
婦女嚴重缺碘,可造成月經異常、不孕、流產、早產、死亡和胎兒先天畸形等。王春暉介紹說,一般孕婦碘需求量應是平常人的2倍。但值得注意的是,孕婦一般每天的碘攝入量在200~300微克就夠了,太多了造成碘超量,同樣可引起胎兒甲狀腺腫大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甚至導致胎兒生下來就窒息夭折。
王春暉副教授說,對于老年人、嗜海鮮者、保健品擁躉及甲亢類病人用碘要適用“減法”,控制碘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