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嚴重的需截肢
王大娘今年86歲,她有1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近幾年感覺雙下肢涼,且偶然出現些潰瘍,由于不嚴重,她也沒重視。一個月前,她突然左下肢疼痛、浮腫,皮膚顏色發紫發青,并且慢慢的雙足都有皮膚潰瘍和水皰,王大娘趕忙跑到醫院檢查。醫生給王大娘詳細檢查過后,對于能否保住她的左下肢非常擔心。
專家點評:我國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不夠,有的出現足皮膚潰瘍了,還認為是小事,可不治自愈。殊不知,由于病程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下肢供血障礙,有的還合并腎病、低蛋白血癥、貧血及高血壓、血脂異常等,足潰瘍一旦出現往往難以愈合。
解放軍306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許樟榮說:糖尿病足是由于下肢缺血和(或)周圍神經病變所導致的足的畸形、潰瘍或壞疽。糖尿病患者中約有15%會發生足病變,且目前發生率還在增加,輕者表現為皮膚潰瘍,重者發生足壞疽或嚴重的關節畸形,患者的生活能力受到了嚴重限制。足潰瘍是最常見的糖尿病足病變。據國外調查,80%以上的下肢壞疽是由于潰瘍引起的,壞疽的足一般需要截肢。我國糖尿病病人并發足壞疽的約占0.9%~1.7%,60歲以上的老年病人并發糖尿病足壞疽的占2.8%~14.5%,截肢率21%~66% 。
危險因素,危險人群要注意
許主任說:“病史和臨床體檢發現有下列危險因素者要給予特別重視。”
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足潰瘍的既往史;神經系統的癥狀(足的麻木、感覺觸覺或痛覺減退或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變(運動引起的腓腸肌疼痛或足發涼);神經系統的體征(足發熱、皮膚不出汗、肌肉萎縮、鷹爪樣趾、壓力點的皮膚增厚)和(或)周圍血管病變的體征(足發涼、皮膚發亮變薄、脈搏消失和皮下組織萎縮);糖尿病的其它慢性并發癥;神經和(或)血管病變并不嚴重而存在的嚴重的足畸形;其它的危險因素如視力下降、影響了足功能的骨科問題如膝、髖或脊柱關節炎;穿不合適的鞋、足的衛生保健差。
許主任強調,有以上危險因素的患者一定要定期篩查,以保證盡早發現病癥。
糖尿病患者如何護好足
糖尿病足病的治療很困難,但做好預防工作,對防治糖尿病足病十分有效。有研究證明,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使一半的患者不發生足潰瘍或截肢。對于已有足潰瘍者,則需要強調盡早的合理科學的治療。許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護好足要從多方面注意:
1.不要赤足行走,以免足部皮膚受損。
2.盡量穿干凈舒適的棉襪,且不要太緊,否則會影響足部血液循環。鞋子也要穿寬大一點的,透氣要好一些。鞋跟不可過高。
3.洗腳時,先用手試試水溫,以避免水溫高而引起足的燙傷。洗腳后應用毛巾將趾間擦干。
4.剪足趾甲時,應平剪,不可為了剪趾甲而損傷甲溝皮膚,甚至引起甲溝炎。
5.用些護膚品,不要讓足部皮膚干燥。
6.足底如有雞眼,不要自己處理。
7.就醫時,提醒醫生檢查一下您的腳。
8.戒煙。吸煙可引起血管收縮。吸煙嚴重者易有周圍血管病變。
9.盡可能將血糖、血壓和血脂控制到正常范圍。
許主任最后強調,糖尿病病友在冬季更要關注自己的腳,尤其要避免凍傷或燙傷。開春后,也要防止腳部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