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產生的兩大機制——身體內水分過多和血管張力過高,都與腎臟病密切相關。腎臟是排出人體多余水分的重要臟器,也是產生和滅活多種縮血管物質和舒血管物質的重要場所。腎臟一生病,這兩大類物質的產生和滅活就亂了套。這種平衡一旦被打破,往往是縮血管物質“占上風”,隨之而來的就是血壓升高,醫學上稱之為“腎性高血壓”。
腎性高血壓是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不僅可以出現在從來沒有高血壓的人身上,也可以疊加在原發性高血壓之上,主要表現為原先得到控制的血壓突然變得“桀驁不馴”,或服用多種降壓藥物,但血壓始終控制不好。患者可能有一些腳腫、眼腫、臉腫或腰酸、背痛、乏力、夜尿增加等癥狀,也有可能什么征兆也沒有,僅表現為高血壓,之后腎臟病才逐漸“顯山露水”。正因為如此,許多患者,甚至很多非腎臟科的醫務工作者,都被“高血壓”的表象所迷惑,沒有發現潛伏在高血壓背后的“老鬼”——腎臟病,從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實際上,“高血壓”很可能就是潛伏在你身體里的腎臟病向你發出的第一個“警報”。
由于腎臟病最終將發展成尿毒癥,且腎臟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一般人群,故一旦被確診為高血壓,不管有沒有其他不適,都應立即檢查一下是否同時患有腎臟病。
初步篩選的方法很簡單,檢查項目有4個: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腎功能和腎彩超。一旦明確同時合并患有腎臟病,不僅應同時治療腎臟疾病,高血壓的治療原則也會有所不同,降壓目標將變得更為嚴格,降壓藥物的選擇也應更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