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打呼嚕并不只是大人的“專利”,有的小孩也如此。許多家長誤認為,小孩睡覺打呼嚕是睡得香的表現。其實,小孩打呼嚕是呼吸系統疾病發出的信號,家長對此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病例回放】:
樂樂去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本來父母對他寄予厚望,但在孩子上學后卻屢屢失望。老師經常“投訴”,說樂樂上課精神不集中,學習成績明顯退步,和同學關系也不太融洽。為此,樂樂的爸爸帶著兒子四處求醫。做智力測驗,醫生說樂樂一點也不笨;接受兒童多動癥的檢測,結果也一切正常。正在家長一籌莫展之際,樂樂得了咽喉炎。在醫院的耳鼻喉科就診時,醫生通過詢問病史發現,樂樂從2歲開始睡覺就有打呼嚕的現象。經過詳細診察,醫生告知樂樂父母,孩子患了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又名兒童鼾癥),原來孩子的不明“病因”都是打呼嚕引起的,樂樂的父母這才恍然大悟。
常因腺樣體與扁桃體肥大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約27%的小孩在睡眠過程中出現呼吸障礙,醫學上稱之為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又名兒童鼾癥),最明顯的癥狀就是打呼嚕。“一般來講,人的前鼻孔、鼻腔、鼻咽部、口咽、喉咽以及頸部咽喉管,上述任何一個部位出現狹窄,都可以導致睡覺時打呼嚕。輕則是睡時有呼聲,重則會出現憋氣甚至憋醒的情況。就小孩打呼嚕而言,腺樣體(類似上腭的扁桃體,附著于鼻咽的后壁)肥大和扁桃體肥大是常見的兩大病因。”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楊懷安深入淺出地解釋著,“腺樣體和扁桃體肥大分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兩種類型。生理性肥大不難理解,就是孩子天生這個部位長得比較大,而病理性肥大是由于細菌、病毒感染引起了這兩個部位反復發炎,最后導致了肥大。”
對孩子生長發育危害極大
楊主任提醒廣大家長,孩子睡覺打呼嚕,尤其是12歲之前出現這種情況,必須及時治療,否則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
【危害之一】 引發鼻原性智力障礙
由于腺樣體肥大,造成鼻腔內局部聚集的分泌物阻塞、倒流,引發鼻炎、鼻竇炎。孩子會出現流鼻涕、嗅覺不敏感等嗅覺障礙。孩子感受不到大自然的鳥語花香,獲取信息出現障礙,勢必會影響正常的智力發育,醫學上稱之為鼻原性智力障礙。
【危害之二】 引發耳原性智力障礙
腺樣體肥大還可以壓迫咽鼓管咽口,引起咽鼓管阻塞,從而引發中耳炎。楊主任解釋說,中耳炎會伴有耳鳴、耳悶、甚至耳聾等癥狀,很多孩子因此從小聽力就出現障礙,但是由于年齡小,家長又不知情,成年以后,多半是被他人發現的,醫學上稱之為耳原性智力障礙。臨床較為多見,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危害之三】 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鼻子能夠將空氣中的灰塵等固體顆粒攔截住,起到良好的過濾作用。打鼾的孩子易患鼻炎或鼻竇炎,鼻腔不通暢,習慣用嘴進行呼吸,因此,易患咽炎、喉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危害之四】 出現 “腺樣體面容”
小孩睡眠打呼嚕時,由于上氣道受到肥大的扁桃體或腺樣體影響,使上氣道變窄,就會造成缺氧。有的孩子因為長期缺氧,出現了典型“腺樣體面容”:頜骨(組成面部的骨骼)變長,牙列不齊,上門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的面容,一旦形成,難以恢復。不僅如此,缺氧還能造成中樞神經發育障礙,影響孩子智力發育。此外,因為長期睡眠質量不高,還能造成孩子身材瘦小,發育不好。
傳統手術方式不可取
發現孩子睡覺打呼嚕后,家長應及時帶領孩子到大醫院耳鼻喉科進行檢查。除常規檢查外,還需做X線鼻咽側位片,仔細查明哪個部位發生阻塞,然后再進行針對性治療。
目前,兒童打鼾的治療是通過手術切除患兒的扁桃體、腺樣體,來解除上呼吸道堵塞導致的狹窄。但是,在選擇手術方法上,家長千萬要慎重。傳統的手術方法是在無麻醉或表面麻醉的情況下進行切除,巨痛難忍,這對孩子的身心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同時,術中無法止血,危及生命。術后也容易出血不止。楊主任建議,孩子一定要到大醫院就醫,選擇利用儀器進行切除手術。
“用儀器進行切除手術的優點頗多:首先,手術是在對孩子進行全身麻醉后進行的,無疼痛感,不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任何傷害;其次,在儀器(鼻竇內窺鏡)直視下進行切除,會非常徹底,不易復發。如果術中出血,還可迅速止血。所以,這種方式是十分安全的。”同時,楊主任還提醒廣大家長,全身麻醉和扁桃體、腺樣體的切除,并不會對孩子的智力和免疫力產生負面影響,家長一定要走出這個誤區。另外,鑒于目前各大醫院對扁桃體切除后普遍無任何縫合處理的現狀,家長最好建議醫生進行創傷面縫合,以便孩子術后盡快愈合,減少疼痛。
——兒童鼾癥速查表——
睡覺打呼嚕;
睡覺磨牙、尿床;
大量流口水;
多夢易醒;
出現睡眠呼吸暫停或憋醒;
如果寶寶出現以上癥狀,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到大醫院的耳鼻喉科進行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