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2011年西部計劃志愿者暨第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出征之際,青年學生的成長路徑問題再次吸引了人們關注的目光。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經受改革開放洗禮的當代青年學生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更強。但也要看到,當代青年學生普遍的成長軌跡是“從家門到校門”,他們有的缺乏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抗挫折精神,缺乏在基層一線的實踐鍛煉,缺乏對國情、社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對群眾現實生產生活以及困難疾苦的體驗不夠深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因此,廣大青年學生在刻苦學習、讀好“有字之書”的前提下,多讀“無字之書”,下基層接地氣,虛心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就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
今年5月,胡錦濤總書記給北京大學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回信,鼓勵青年學生要“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這為當代青年特別是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以健康成長、建功立業為己任的廣大青年學生,唯有沿著“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的正確路徑,才能更好地成長為堪當國家建設重任的棟梁之才。
首先,要不唯“本本”,不唯“權威”,始終堅持尊重實踐、尊重群眾。尊重實踐就是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會思考、認識問題的正確方法,自覺運用學術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來分析解決問題。尊重群眾就是要尊重人民群眾的勞動實踐,不能認為自己學歷高、知識多而瞧不起普通基層群眾,要俯下身子,甘當群眾的“小學生”。
其次,要練就“一雙慧眼”,深刻了解基本國情,堅定理想信念。廣大青年學生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通過參與社會調查、社會工作、參觀走訪等活動,增進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狀況的了解,加深對現實社會生活的感受和認識。要勤于思考,善于進行正確的社會觀察,正確看待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深入合理把握我國基本國情,形成更加成熟、理性、全面的思想認識。
第三,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敢于主動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煉成才。隨著國家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若干重大政策的實施,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和基層一線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魅力與活力,為青年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豐富閱歷、提升素質的廣闊舞臺。廣大青年學生要自覺響應黨的號召,主動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學習工作,堅持學以致用,努力在基層一線建功立業。
青年志愿服務事業是一項崇高神圣的事業,是青年學生參與實踐、奉獻愛心、服務社會、成就事業、彰顯價值的重要途徑。廣大青年學生要樹立在竭誠奉獻中彰顯人生價值的正確認識,結合個人專長,通過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和研究生支教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大型賽會、搶險救災、海外計劃等志愿服務,實現促進社會進步和提升自身素質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