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世紀清脆激越的鐘聲,教育教學改革已成燎原之勢。在近兩年的體育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努力探索和實踐課堂創新教學,但是學生的運動參與意識低下,積極性不高,缺少一定的競爭性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直至前階段學校開展廣播操比賽,課堂上學生練習認真,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才讓我悟出:運動競賽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確實,在我們很多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學,長達一年甚至幾年不開展學校運動競賽,有的搞了也不盡如人意。如組織一些常規項目100米、200米、400米等,顯得內容單一、枯燥;還有很多項目的比賽,往往也是少數體育尖子生的較量和表演,多數學生只能當板凳隊員和觀眾,這大大挫傷了大多數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試問,這樣的現狀如何能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又怎能不抑制課堂體育教學?又如何能體現新課標以人為本,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的要求?本著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快樂體育”為宗旨,構建和諧教育為目標,我對新課標背景下我校運動競賽作了如下設想。
一、合理安排和開展學校運動競賽
衡量一個學校體育工作,主要是看全體學生的體質水平,體育普及的程度。因此,學校運動競賽的重點,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抓好普及工作,通過有系統的課堂體育教學,大力開展課外體育競賽,有效地全面發展學生身體,充分張揚學生個性。所以,學校要合理地有計劃地安排,經常不斷地進行體育競賽。比如,按時開展廣播操比賽(9月下旬)、運動會(10月中旬)、年級籃球賽(10月下旬)、跳繩比賽(11月上旬)、足球比賽(11月下旬)、踢毽子比賽(12月中旬)、長跑比賽(1月中旬)、乒乓球比賽(3月中旬)、健美操比賽(4月中旬)、投籃比賽(5月中旬)、排球墊球比賽(6月中旬)。競賽活動若這樣有計劃地執行,肯定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促進課堂教學。
二、組織形式的簡易性
運動競賽具有鮮明的課余性,應充分利用節假日或課余時間進行。因為不受課程、教學大綱、教材等因素的制約,所以組織形式上一定要簡單易行。學校應創造更多形式,分層次舉辦各種競賽。可以以年級、班級、專業小組、個人為單位舉辦一些比賽,如跳繩、拔河、廣播操、武術、健美操、現代街舞、籃排足的師生對抗等等。這些比賽,學生興趣濃,參加人數多,簡單易行,對提高運動積極性和身體素質有顯著的效果。
三、競賽項目的設置要多樣性
運動競賽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又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所以運動競賽的內容要多樣性。在確定項目時,應該結合課堂體育教學內容,兼顧學生年齡、性別的特點,考慮到絕大多數學生的體育基礎,要既有利于開展和調動積極性,又具有較好的實效。如:①以累計得分成績來評定的項目:籃球比賽、排球比賽、拔河比賽等。采用三局兩勝制,勝一場得一分,輸一場得零分。很多學生對三大球很感興趣,設置這些項目可以使這些學生“英雄有用武之地”,有展現自己風采的機會,享受到運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自尊和自信。②以質量評定為記錄成績的項目:隊列隊形、廣播操等等。這些比賽要求全班所有同學參加,按年級進行,以班級為單位參賽。所有學生服裝整齊統一,精神抖擻。這不僅塑造了體型,而且還培養了團結一致、同心協力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從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四、競賽項目的新穎性和時代性
競賽項目的設置還要注意新穎性和時代性,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并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適當選用健美操、游泳、攀巖、現代街舞等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把學生的時尚追求轉變成健康向上、參與性強、安全有益的內容。學生是新時代的人,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很容易從電視、碟片上學會一些勁歌熱舞。如進行這些比賽,能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增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而且健美操動作剛勁有力,舒展協調,流暢自然,有力度,能體現出男性的陽剛之氣,女子的剛柔之美,達到健美、健身和健心的效果。
五、對弱勢群體的扶持性
在一個教學班,學生有年齡、性別之分和體質強弱之別。對競賽內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擔負荷的能力也不盡一致。因此,在報名參賽上,要充分考慮這一特點,學校可以按學生的體質水平、運動能力、體質強弱的狀況分組報名。要讓每個人都得到適宜的參賽資格,把一般要求和區別對待結合起來。如:每個班級都有身材矮小、體質瘦弱的學生,他們有參與和享受運動的權利。可是,在大個子、身體強壯的學生面前望而卻步,甚至害怕運動,課堂表現消極。因此,要對項目的報名進行限定,使他們獲得展現自己的機會,增強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如舉行初三籃球比賽,報名資格是160厘米~165厘米男生,這樣弱小群體就受到了關注和保護,真正達到使每個學生受益的目的。
六、競賽規則靈活運用
學校運動競賽的調整和改革要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依據,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和鍛煉的機會。因此,在規則上要靈活運用,使運動競賽真正成為學生的活動天地。①實例1:迎面接力。方法:將全班同學分為4組,預賽后每組選出3名優秀選手參賽。規則:全班分為4組進行比賽、每個同學必須跑完全程、每個同學必須和下一個同學接掌。②實例 2:跳繩比賽。方法:以年級為級別,班級為單位。將10根長繩從中間捆扎在一起,分別由不同的20人搖繩,本班選男女各2名學生參賽。規則:各班男女人數相等、繩必須搖起來、集體跳過數多的隊為勝隊。
七、名次獎勵
學校運動競賽的開展,還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對取得名次的個人和集體,分別進行獎勵。這樣做,照顧面就大些,同時也調動了大多數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
以上是我對學校運動競賽的幾點設想。如每個學校都能做到以上七點,那么我們的學生就會感到課有所學,學有所用,就能激發和保持運動興趣,就能發揮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體育學習的能力,從而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所以,我們不能忽略運動競賽的杠桿作用,它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相互配合和補充,共同完成學校體育目標,使新課程的理念得到更完善地體現。
(鹽城市射陽縣新坍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