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本身就是習慣的培養,好的教育一定離不開好的習慣,而習慣對于提高英語學習的水平和能力更顯重要。本文就如何提升英語學習的水平和能力,從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兩個角度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英語學習;思維習慣;行為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可見,教育與習慣之間是緊密聯系著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學習習慣是學生學業成敗的關鍵。新東方英語培訓創始人俞敏洪在剛進北大時不僅不能說英語,甚至連普通話都聽不懂、說不來,但他卻憑借自己的毅力和他狂聽狂背的學習習慣硬是成為了英語學習的佼佼者。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優秀是一種習慣”,而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培養習慣來使自己優秀。就英語學習而言,我認為培養好自己的思維和行為習慣是成功的關鍵,那么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如何來培養習慣呢?
一、思維習慣的培養
(1)學會思維。提到學會思維,有人覺得奇怪,學習的整個過程不都需要思維嗎?當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時,學生即開始思維了啊。但我認為英語學習光靠這樣無方法的思維是不夠的,適當嘗試一些思維的方法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英語試題中單選題的解題方式是多樣性的,有時的確和英文思維有關,但遇到難題時也可借鑒中文思維,這樣解題難度就相應小了。如Many students said they()the fame of universities first when they choose one to study at。在這一高考模擬題中,學生未曾學過關于此題的固定短語搭配,希望老師或字典給予幫忙,也就是希望能夠盡量從英語的角度來解決這個英語問題。我指出,這題似難非難,大家應該嘗試先用恰當的中文進行翻譯,越流暢越好,結果經過兩到三次的嘗試與思考,學生就能恰當譯出“學生選擇高校就讀時,通常把大學的名聲放在首位考慮”,答案立即躍然紙上,而且這種形象的解題思維方式也掌握了。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學會思維的方法,讓學生也能真正感受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內涵。
(2)主動思維。現在的英語課堂,老師很容易遇到這樣的問題:“請學生回答問題,但他們就是不吱聲”,很多學生怕回答,甚至認為學習是一種老師、家長對他的外力驅動,自己根本沒有欲望去學習。作為教師,能夠使他們從“怕回答”到“樂于回答”則是我們的職責,而做到的關鍵在于能否真正激發起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啟發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是學生能否獲得真正的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我們的課件、問題設置就應該是能夠提高他們自信心的。如在練習2009江蘇高考閱讀題時,有一篇涉及“Women Love to Talk”。我先讓學生對文章4個段落分別分析討論,并注意觀察課堂討論現象,之后邀請男、女生各一名來陳述自己的觀點。相對而言,男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弱,于是可以通過對比讓學生進一步證明論點“女性大腦更善于組織語言和交流”。通過這樣活動式的方式,讓學生感覺到一些問題的解決遠比他們想象的要簡單多了,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自信心就慢慢培養起來了。并且通過學生自己討論得出的觀點更容易記憶和掌握,這時的他們面對自己得到的答案往往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是他們初嘗成功的感覺,教師即時加以“趁熱打鐵”地培養,一定可以讓他們自覺地愛上思維。
(3)創造性思維。當我們的學生進入英語的思維模式并樂于思維的時候,我們應該變“外誘式”的思維模式為“內生式”的創造模式,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能夠在思維上更上一個層次。新課標強調: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就是要在他們樂于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激起創造性的思維火花,那么如何能夠提升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呢?我認為需要討論,古有“坐而論道”,且智慧的光芒又多出于“論”的過程中,所以我們的課堂也是離不開討論的。從杜郎口等一些名校的經驗來看,新型的課堂模式就是應該小班式的、討論式的,學生是應該圍坐在一起自我解決問題的,教師更多的應該是一個參與者的角色。“傳道、授業、解惑”是一種寬松的氛圍,絕不是傳統的嚴肅甚至有些壓抑的氛圍,平等和自由是創造靈感迸發的基礎。
二、行為習慣的規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知行統一。”我認為,在習慣的培養上也應如此。學生對學習的思維已經準備就緒時,行為的變化就迫在眉睫了。行為習慣,我認為主要從聽、寫和說這三方面去提高。
首先是聽。語言環境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培養學生愛聽的習慣,前提是要讓他們有的聽,而學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學校,教師就應該創設便于學生聽的環境。從實踐的效果看,諸如學生間的英語交流是不大可能完成的,我們應該采取便于操作的方法,如早晨英語廣播的播放,課前英語對話的體會,以及休息前英語放松,達到吾日三省吾身的狀態。
其次是寫。在漢字書寫的時候我們尚能發現學生大量的錯別字,更不用說英語的書寫了。由于平時不注意的緣故,很多學生在應試的關鍵時刻往往“掉鏈子”,一個單詞往往由于一個字母的錯誤而完全錯誤。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規范書寫是英語學習必不可少的要求,教師一定要在平時的默寫、作業等環節把好關。
最后是說。學習英語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能更方便的交流。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敢于開口的習慣,而最好的例子就是“瘋狂英語”。我們應該以此來鼓勵學生:誰都可以說好,誰都可以成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上一定要設立明確的目標,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體作用,在思維上引領,在行為上督促,以此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讓教學的過程和諧,讓教學的結果成功。
(南通市通州區三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