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化教學將學生課堂學習的課本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將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認識,發展能力。體現教學的宗旨和使命,順應新課改要求,提高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時效性。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走進生活;引導生活
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課堂學習的課本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將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認識,發展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薄俺踔袑W生正處于身心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引導。”要“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相聯系”,“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當中”??梢?,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生活化教學的探究與實踐,是順應新課改,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是讓思想品德課堂回歸生活的必然要求。為凸顯這一教學理念,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更注意創設現實生活情境,啟發、引導學生,并且讓學生關注身邊人,關心身邊事,在生活中學習,向生活學習,使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
一、創設情境,靈動生活
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如在講“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時,上課鈴聲響起,學生都已坐在教室靜等我的到來,而我故意遲到幾分鐘,然后急匆匆地跑進教室:“對不起,老師遲到了。剛剛老師遇到一件麻煩事,可是還沒處理完,趁上課的機會,集中大家的智慧,替老師出出點子,看如何解決?!苯又?,我把“麻煩事”說了一下:我早上去買燒餅,明明業主在牌子上寫著“一塊五角”,可是,我拿了兩塊燒餅,業主卻向我要兩元錢,業主說他的燒餅分兩種,一種是一塊燒餅五角錢,一種是一塊燒餅一元錢。我覺得委屈,就和業主理論起來。大家給我評評理。我的話音一落,學生的熱情馬上被調動起來,七嘴八舌地給我出主意。我趁機把他們的點子寫在黑板上,問:大家的點子是否都可行呢?有依據嗎?請同學們讀課文,看課本是如何解決的?這種導入,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為上好本節課創設一個很好的情景。讓枯燥的理論鮮活起來,使理論服務生活,體現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使命。理論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生活的再現。社會生活需要理論的指導和支撐。而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教學唯有反映社會生活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體現新課程理念。
二、巧用事例,走進生活
引導學生總結提高。思想品德課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但并不是生活的簡單翻版。一方面,初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受同齡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影響的,由于他們認識、知識、經驗等方面的限制,對一些社會現象、社會行為、社會事物的認識往往出現片面、模糊甚至錯誤的看法。另一方面,初中學生的生活經歷在不斷擴展,充分利用他們的經歷,在審視、分析、探討他們生活經歷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們能有意識地積累生活經驗,從而能自主地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做一個有思想,有道德,負責任的公民。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發展、生活境遇、人生體驗的實際,精心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事例,把課本上的理論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創設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性課程,而不能就事論事,以理說理。這種回歸生活的教育,使學生更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導。例如:在講授學會合理消費這一內容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生活情景:“十一”黃金周期間,商家針對消費者的心理,打折促銷活動會接踵而來。某內衣店高音喇叭喊道:“減減減,減到最低點;降降降,降到最低。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看到別人在瘋狂搶購,正在逛街的王小姐一口氣買了十套內衣。買過之后,等到冷靜下來,她覺得后悔,家里并不缺內衣。請問:你是如何看待王小姐的消費行為的?這些生活情景的呈現,貼近學生的生活,把知識技能的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促進學生經驗的重建,促進學生書本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
三、聯系實際,引導生活
有學者指出:“教學的根本任務在于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的認識實現三個轉化……第三個轉化是把蘊涵在知識經驗中的思想道德觀念轉化為個人的觀念、信念和行為準則。”思想品德課不僅要教學生知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感,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走好人生路,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導之以行,服務于生活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落腳點,也是檢驗思想品德課教學有效性的一面鏡子。所以,我們的教學應著眼于學生成長的內在動機的喚醒,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熱愛生活”。例如,我在上完《相親相愛一家人》這一內容后,布置了調查與實踐的作業。①調查了解同學與父母交往中存在的種種困惑。②分析這些困惑存在的原因。③提出排解困惑、促進交往的方法。在上完《可持續發展戰略》后,布置了一個小活動,由原初三(9)班學生向全校師生發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倡議,并向家人、親戚朋友作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義務宣傳活動……通過小課題研究、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小組協作學習等多種親歷親為的體驗教育活動,強化對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應用。
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以回歸生活為基本取向,以逐步擴大的學生生活為基礎,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就會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學生自己觀察、感受、研究社會,我們的課堂教學對他們就會越來越具有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人的品行是在生活中養成的,而不是教出來的。思想品德課離不開生活這一源頭活水。與生活分離,失去生活的依托,教學就容易流于虛空。生活化教學,不僅是思想品德課的要求,更是德育魅力產生的源頭。
?。ㄚ菔信谲囍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