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青少年比較關心個人的價值,很少關心國家、民族的利益。自私自利,拜金享受占據了本該屬于責任感的心理空間。而社會、學校所倡導要求的,往往是通過人文教育、純德育來進行青少年學生的道德素質,學校自然科學教育的育人功能的開發遠遠不夠。若既重視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能在自然科學的教學中進行道德實驗,對學生道德水準的提高將事半功倍,身形合一。在化學教學中,可以為學生責任感的培養提供較廣闊的空間和有效的途徑。
一、強化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學會承擔,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教學中,要徹底改變把學生看做被動學習的對象的思想。因化學實驗大都有一定的危險性,考慮實驗的安全性,現象、效果和結論的正確性,教師往往不愿讓學生自我選擇,總是用實驗規則、實驗操作原理嚴格約束學生、控制學生、訓練學生,不允許有半點失誤和錯誤,使學生實驗整體化一,機械規范。從學科的科學性上看,這樣的要求是正確的、必要的,但這樣的教學忽略了教學對象的主體性,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受約束的地位。一旦老師管理不到位,讓學生獲得了“自由”,其自我約束力將降至最低,學生無責任感而言,管理不好可能出現實驗事故。如果讓學生在實驗中多一點自由,多一些自主選擇,逐漸培養自主選擇能力,學會承擔,學會負責,深刻理解自由、義務和責任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形成良性循環,學科本身的教學目標將得到充分實現,而且化學實驗教學的育人功能也將得到體現,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時代的要求。
二、在實驗中培養自我教育的能力
法國著名教育家朗格朗在終身教育理論中,闡述了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學生形成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識對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為進行轉化、控制,才是一個真正適應社會的人,也才會為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在實驗室進行分組實驗時,教師只需將儀器、藥品整齊地擺放在實驗桌上,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若學生不按實驗要求去操作,導致儀器損壞,必須要求賠償,使其清楚地理解擁有權力同時也承擔責任。不按要求取藥品,導致實驗失敗,或奪取藥品造成浪費,使后面的實驗因缺藥無法順利完成,或造成污染后果的,必須由學生自己承擔。教師只需控制學生的實驗結果,督促學生必須完成實驗目標,不需對其處處提防,處處約束。實驗證明,絕大多數學生能出色地完成實驗,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少數學生嘗到失敗的痛苦后,積極總結,自我教育,逐漸學會自我約束,學會對自己負責,學會承擔。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教學情境,將責任感的培養融進具體的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認識到對自己負責的重要性,更能認識到對他人負責任的重要性。在實驗中,學生不但要考慮自己,而且還要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這有利于培養對他人、社會、國家有責任感的有用人才。
(唐山市豐南區唐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