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數學成績存在著明顯的分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少數學生對小學知識掌握不牢,缺乏學習興趣,剛入初中首先遇到用字母表示數的比較抽象的代數知識,加之概念、法則以及課程增多,一時難以適應。部分學生對數學逐漸疏遠,產生兩極分化的現象,這不利于素質教育推行,更不能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為了使學生文理并舉,平衡發展,就應該抓好初中數學的起步教學,并注重幫少數學生找回自信,重新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抓初中數學的起步教學呢?現結合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設疑激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興趣是學習探索新知的直接動因。興趣高,學生才能學得積極主動,思維才能敏捷靈活。教師應講究新課導入藝術,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以便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如在學“正數與負數”一節時,教師先在黑板上寫出“5—3=( )”,學生會搶著回答,直接又寫出“3—5=( )”。當學生想說卻又疑惑時,教師在“3—5”后的橫線處填上“-2”,并說“這個數讀作負2,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負數。”這一惑一知,使中小學數學有機銜接,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又如,教師要課前多接觸、了解他們以往情況,做到上課有針對性地補一些小學知識,使他們在教師經常補知中不僅獲得新的知識,也能系統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從成功中享受喜悅,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另外,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介紹數學故事,或介紹數學家,或出趣味數學題,或提出讓學生感到疑惑而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激發起求知欲,使他們在興趣盎然的心理氛圍中,跟著老師步入數學殿堂,探索數學奧秘。
二、以舊引新,促進知識遷移
數學知識系統性很強,后面的知識往往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擴展或延伸。初一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對初中的學習生活充滿好奇。教師應利用這個時機,抓好數學的起步教學,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感受新知,形成新技能,并運用知識遷移規律,讓學生在新舊知識間做到有機銜接,探索規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一節的“等積變形”教學中,先讓學生寫一寫小學所學的面積、體積公式,為學新知識做鋪墊。接著,教師用兩個大小不等的圓柱實物讓學生觀察、討論,并解決黑板例題:“大圓柱體的底面半徑為60mm,高為60mm,小圓柱體的底面半徑為40mm,若大圓柱體的體積是小圓柱體的3倍,試求小圓柱體的高”。
上面例題求解后,教師再做下面演示:將圓形玻璃杯裝滿水倒入塑料透明長方體盒中,裝滿后(玻璃杯中還剩有水),再讓學生計算:圓柱形玻璃杯內徑為90mm,盛滿水后,倒入底面積為50×60mm平方,內高為90mm長方體,求玻璃杯中的水下降了多少?教學中,教師把握中小學數學知識的銜接,采用演示等直觀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已有知識的遷移。
同時,教師應根據人的記憶、遺忘規律,及時組織指導學生進行知識重復再現,這不僅能鞏固所學知識,還能讓學生總結出有規律的東西,激起他們創新思維的火花。如學習絕對值以后,及時總結、鞏固相反數、絕對值這兩個概念。經過思考,學生不難得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符號相反,絕對值相等。通過復習、鞏固,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弄清了相互間的聯系與區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多指導學生對相關知識、相關章節,以及小學、初中關聯知識的學習,及時復習、歸納、總結、拓展、延伸,使所學知識系統化,這對繼續學習和增加數學能力大有裨益。
三、授之以法,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長知識,還要使其長智慧,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使他們逐步由“學會”到“會學”,不斷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新生自學能力較弱,不會讀數學課本,上課應有意識地對其培養。課堂上讓學生直接根據教師設計的導學提綱讀課本(初一上學期),直到學生能自讀課本(初一下學期),自理思路,自找難點,抓重點,想疑點。如講授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一節時,教師擬出如下導學提綱:①讀例題(看示意圖),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②看課本中列出的方程,想想它是根據怎樣的相等關系列出的;③看解題過程,想想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和關鍵是什么;④你還能根據什么樣的相等關系列出別的方程;⑤比較一下,這些不同的方程中哪種最簡便。
這組導學提綱,能較好地引導學生自學應用題的方法。學習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我們有目的、有步驟地適時點撥,授之以漁,學生就能養成自覺看書、獨立思考、嚴謹治學的良好習慣。
四、學以致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作用于實踐。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觀念、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對初一新生更為重要。其次,教學中,教師應把所學數學知識與日常生產、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就在他們的生活中,清除他們對數學高不可攀,與己無緣的疑慮,同時使學生做到學用統一,具有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意識,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學習有理數后,可及時讓學生測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幫助父母計算糧食總量等數學實踐活動。又如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應用中的“商品銷售問題”后,可組織學生走訪商店、個體戶等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現行初中數學教材內容,基本都貼近生活,只要我們充分挖掘教材內涵,做到課堂學,課外用,理論聯系實際,就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欲望。初中數學的起始教學,是整個初中階段乃至以后學生繼續學習的奠基工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除注重以上幾個方面外,還要從其心理、生理、學科特點、興趣轉移等方面去分析、去探討,在學習目的、習慣、方法以及自信心等諸多方面加以培養,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初中學生數學成績分化的現狀。
(邳州市新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