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音樂教育改革深入發展,器樂教學已逐漸普及,并被國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成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這一舉措,結束了中國音樂教學中“音樂課就是唱歌課”的歷史。器樂教學進課堂,為推動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揭開新的篇章。在指導學生學習樂器技能時,如何把器樂教學作為一種音樂美的探索表現和鑒賞過程,成為教師研究的重點核心。
一、器樂與教材巧妙融合
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多采用教師講解的方法,欣賞課快變成瞌睡課、聊天課了。在實踐研究中我發現,將器樂教學巧妙融入音樂欣賞中,會使欣賞曲目變得鮮活起來。如:在欣賞打擊樂合奏《鴨子拌嘴》一課時,初聽請學生聽辨有哪些樂器演奏?復聽時,把學生按器樂分組,鑼組、小鼓組,然后學生在欣賞片段后進行模仿創作,并述說創作情境。如此,小小打擊樂器使原本“無味”的欣賞課生動起來,學生H6m53eJUyPIqxthVsV14X2K9OcMIWKtNt/jAyDUgsbk=對聆聽音樂產生喜愛之情。
利用口風琴輔助歌曲教學,也是一個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一般歌曲教學是識譜、唱譜、學唱歌曲,這種形式比較單一,時間久了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在新歌學唱時,首先把部分學生容易唱錯的相似樂句試奏下來,學生在學唱時會更加準確。
二、寓教于樂,游戲中提高技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生事物,小樂器無疑成為課堂上他們關注的焦點。他們用期盼的眼神看著,渴望自己去摸一摸、敲一敲、吹一吹、打一打。老師不失時機地示范演奏,學生們會格外安靜,細心地聆聽。此刻,教師的表演引導與教學猶如“魔術師”般吸引了所有學生的目光,激發出學生學習演奏的極大興趣。為了讓學生能準確自如地演奏,教師要善于把知識點、演奏技巧滲透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比賽活動中。如:訓練學生準確演奏打擊樂的節奏感方面,我采用了游戲“回聲”。先請一名學生演奏自己創編的小節奏,分組用不同樂器模仿,然后請學生評價哪組“回聲”最棒。如此教學,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訓練了學生們聆聽模仿和良好的音樂節奏感覺。在評價交流中,學生的音樂語言更加豐富多彩。
三、團結合作,學習展示中鍛煉意志、增強信心
音樂教學追求“趣、實、活”。音樂課堂提倡讓學生“動”起來——動口、動手、動腦。通過演奏樂器,不僅學生們眼、耳、手等器官都得到協調發展,激發了學生思維的多向性,而且器樂練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細致、耐心的學習品質,磨煉了學生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意志,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信心和勇氣。為了運動會參加檢閱,我們組織了64人的口風琴方隊,同學們為了演奏得更加整齊,在已經分組的情況下,又自發地組成互助對子,而且自己找時間小組聯合練習。經過學生們的不懈努力,檢閱表演非常成功。看著學生們自信的表情、出色的演出,那首《運動員進行曲》變得更加激昂、有力。
小小的樂器貌不驚人,可是在我們音樂教學中,它卻使孩子們從“被動”走向“主動”,有了發揮自己才能的另一番天地,有了盡情表現自己的舞臺。器樂教學讓我和學生們收獲很多,增進了師生的默契和友情,也讓我看到器樂教學在提高學生藝術修養,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可喜的成績。愿器樂教學這座橋梁,在我們的音樂藝術教學實踐中變得更加美麗輝煌。
(大慶市讓北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