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課堂中的教學設計,是指教師按照新的課程標準理念,根據課程目標要求,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條件,采取科學高效的方法、手段、技巧,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課堂設計。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創意與決策的過程。
關鍵詞:體育課堂 教學設計
體育課堂中的教學設計是體育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關系到整個教學過程的實施以及最終教學效果的達成。體育課堂教學屬于實踐層面的環節,而課堂教學活動又受到教學理念的制約,教學設計正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因此,體育教學設計并不是單純解決操作層面的問題,其中還包含體育教學理念的確定、學習觀的選擇、教學設計模式的運用等多層次的內容。只有將實踐與理念有機結合,才能避免體育教學課堂設計過程的主觀臆測性與盲目性,才能使體育教學課堂設計達到最佳效果。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
一、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系統性、整體性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過程是一個科學邏輯的過程,體現了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系統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設定課堂教學目標,然后圍繞目標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最后根據達成目標的最佳手段來對過程和成分做出決定,將計劃付諸行動促使系統投入運行,在系統運行之前根據各種反饋信息對系統作出調整。
體育教學目標實際上有學校體育目的、體育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四個層次,它們通過不斷地具體化,從而形成一個完整體系。為了達到各個教學目標,體現目標的特點、特色,在進行體育課堂教學設計也要體現目標整體性。而體育課堂設計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以教學內容的任務分析和學習主體為設計的起點,以學習目標取代教學目標, 以基于進步的評價向度,優化教學方案與策略?,F代課堂教學設計,會促使設計者按照整體觀念去組織教學,尋求教學系統功能的整體優化。
二、體育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合理、緊湊、實效性
體育課堂教學是由若干個教學環節有機地組合而成,各個環節前后相連、環環緊扣,而又彼此相互獨立,自成整體。如果這些環節安排過多,就會導致教學目標分散、教學任務繁重而無重點、教學時間均衡而無法突破難點;如果教學環節過少,又會導致教學內容單調、步驟機械化、缺乏靈活性,使學生成為動作學習的機器,而不能展示他們的潛能和能力。一節科學、有趣、實用的體育課就像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有一條清晰的主線,學生在這條主線的指引下,就會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實現學習的目標。例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以姚明的投籃作為示范展示不同的投籃動作,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內在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技能的形成和學生情感的發展。不恰當的教學環節,會使一節生動、活潑的體育課成為支離破碎、不知所云的拼湊課。
三、體育課堂教學方法設計新穎、實用、有效性
好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對動作技能的學習一步一個腳印,有“水到渠成”之感。新穎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對教師的崇拜感和認同感。由于體育課時的增加,使得部分學生對教師的上課步驟、上課習慣和上課程序了如指掌,從而產生厭倦情緒。改變教師的口語表達方式,增加口令的親和力,增強示范動作的柔韌性和剛強感,增進對學生的接觸了解,都是有效地調動課堂教學氣氛、提高課堂興奮度的方法。常規的素質練習導致學生的心理疲勞,變換活動的順序,增加活動的頻率,調節活動的幅度范圍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當屬最實用的方法。同樣的學習條件,為什么不同的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有明顯的差異?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的指導方法是否對個別學生發揮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根據體育課堂教學的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科學選擇最優的教學策略,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
四、體育課堂教學任務設計適中、適宜、適時性
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既不能搞精英教育,又不能降低教學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考慮一般情況下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青春期發育的階段,既要防止要求過高,傷害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出現“厭學”“逃學”“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的諸多不良現象,又要防止對學生要求過低,出現“放羊式”“看客式”的教學模式。教學任務的設計,應難易適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跳一跳而摘到果子”,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由于學生的性別差異和身體發育的階段不同,同樣的教學任務不一定適宜每一位同學,采用分層次教學,根據不同的學生特征,適度提高或降低教學難度,能夠使每位同學都能實現自己的科學評價,樹立堅定的自信心。體育技能的訓練要考慮時間、地點的限制,冬季可以進行長跑、拔河、越野的戶外訓練,夏天受氣候的影響和天氣的變化,可以開展乒乓球等技巧性活動的比賽來調節同學的學習興奮度,從而利于學生身心發展。
五、場地、器材、教具設計經濟、實際、實效
一節體育課需要什么樣的場地、器材、教具,怎樣用,必須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不可嘩眾取寵。一味追求品種多、規格高、數量多、形式化,既不實用,也不實際,還費時、費事、費錢,實在不經濟實用。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做到盡量少用場地,以免因場地空間不足而耽擱課堂教學時間。教學器材的選擇要保持適量的原則,過多了不利于管理,還容易導致安全隱患的發生,過少了也無法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使部分學生課堂上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對于學校沒有的教學器具,可以考慮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自己生產或制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具,以代替所需器材。
(蘭溪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