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道語文題:冰雪融化后是什么?一個小學生很有創意地回答是春天。多么富有新意的回答呀,而標準答案是水,結果這道題被判為錯。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一樣,得高分,我們的老師按考試需要來給學生傳授知識和訓練應試技巧,結果將學生培養成了應試機器,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性。
一、當前語文課堂的現狀——呆板的教學模式成了束縛學生創新的緊箍咒
我們現在的語文課有著一種固定的模式,第一節課是整體感知課文,介紹作者,識記生字、詞,給課文分段。第二節課是分析重點句子,重點段落。第三節是分析課文的藝術特色,總結主題思想。學生上語文課就是在固定的模式下學習一些死知識,老師沒有創新的教學模式,沒有啟迪學生智慧的教學設計,學生沒有創新思維的平臺,結果是讓本來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變得索然無味,失去了它培養學生能力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的老師不是靈活根據課文的特色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總是千方百計“引導”學生往自己的教學思路上走,尋求所謂的標準答案。不能讓學生放開膽量,解除思維的枷鎖去暢所欲言,生怕擾亂了設置好的教學步驟。一堂看似結構合理、程序緊湊、效果良好的“示范課”,其實自始至終都有緊箍咒隱隱地束縛著我們的學生。
二、創設寬松語文課堂的具體做法
(1)教師要真正掌握語文新課程內涵,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供智力支持。過去的語文課程體系以傳授知識為主,很少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基于舊課程的弊端,新課程教材開始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編寫體系。這樣,一方面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另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組織、合作能力和探究、創新精神。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啟迪了學生的智慧。所以,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研讀新課程的設計理念,把握新課程的精髓和內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把語文課上活,讓學生的能力在課堂上得到鍛煉和發展。
(2)管理者要敢于放手,給傳統的語文課堂解禁。有一些老師也注意到了傳統語文課堂的弊端,也曾嘗試進行課堂改革,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提供創新的舞臺。但是,我們的課堂一放開,久違的自由會讓學生興奮不已,他們在課堂上會把壓抑已久的激動、興奮統統釋放出來,讓課堂處于失控狀態。于是,又招來了一些領導的不滿,他們會以擾亂教學紀律、影響學生的學習諸如此類的理由讓老師們不得不回到傳統的課堂。其實,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任何改革都要在黑暗中摸索。是改革就要允許失敗和風險的存在,所以,學校管理者要允許課堂“亂”,允許教師搞創新。
(3)改革考試評價模式。考試體制是學校教學模式的指揮棒。近幾年,語文考試的命題模式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開放的力度還不夠大,比如還存在標準答案這樣的問題。其實,語文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欣賞課、情感課、語言課、社會課、能力課。只要我們的學生能將書本上的語文知識靈活運用即可,不必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是一個固定的模式,要和標準答案一樣,那樣,豈不是對語文課的一種褻瀆。此外,我們對語文的學以致用也做得不好,沒有讓語文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有一年日本的考試出了這樣一道題:試論述二十年后的中日關系。題目看似簡單,實則考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還考查了學生對歷史規律的掌握,對國際關系的分析。所以,我們寄希望于教育主管部門將考試變得更注重能力考查,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將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語文課堂急需松綁,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要以課堂為抓手,將我們的語文課堂變成煥發生機和活力的育人場所,求知創新的樂園。
(新安縣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