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每天與學生朝夕相處,應該說是與學生關系最密切的老師,因此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流也就顯得尤為重要。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流是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形式,通過交流,既可以增進師生的感情,又可以相互交流思想,解開思想上的某些“疙瘩”,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流,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學會傾聽
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別人尊重的愿望。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呼聲,了解學生的疾苦,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興的事?有什么憂愁的事?他們學習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問題?還是心理的問題?是習慣問題還是基礎問題?對這些問題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就可以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學生的時候,就要放下老師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增加老師的親和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學會了傾聽,就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們就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他們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訴你,求得老師的關懷和尊重,求得老師的寬容和理解,求得老師的幫助和解釋。這個時候所進行的交流,就是心與心的交流,就是靈魂和靈魂的激蕩。所以,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一直以來學習成績都比較落后,最近更是變本加厲——作業不認真完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因為她的不認真聽講、愛走神兒,我多次提醒她,可她一直都不在狀態,上課的時候總像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為此,我特意找她談了一次。雖然對她最近的表現我很不滿意,但是我還是心平氣和地問她:“最近你遇到什么事兒了嗎?能告訴老師為什么上課總是沒精神嗎?”開始的時候,她不出聲兒,我靜靜地坐在那兒等,后來她忽然哭了:“老師,我爸每天晚上都帶我到別人家去吃飯,他們總喝酒,每天回家的時候都特別晚!在別人家,我也沒地方寫作業!老師我真的不想去,可我爸非讓我去……”原來是這樣!她的家庭情況我是知道的,媽媽在兩三年前就離家出走,她這幾年就跟著爸爸生活。爸爸可能是覺得孩子可憐吧,每天給她不少零花錢,卻懶得動手給孩子做頓熱乎乎的飯。這不,每天帶著女兒去親戚朋友家蹭飯吃,弄得孩子苦不堪言,更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我輕輕幫孩子擦去了眼淚。那天中午放學,我直接去了她的家,找到了她的父親。我向她父親介紹了孩子在校的情況,又把孩子哭著說的話跟她父親說了,這位父親沉默了。好久,父親說不會讓女兒再受這個委屈了。這之后,父親開始在家給女兒做飯,父女倆的生活有了規律。她的作業清楚了,臉上又有了笑容,上課也變得活躍多了。
二、學會欣賞
欣賞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班主任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還要學會欣賞學生。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僅是家長也包括我們老師都希望孩子們個個優秀,個個都成為精英,也正因為如此高要求,我們才多了那么多的抱怨和不滿意。記得當代教育家周弘說過:我的心得就是“不要孩子當人上人,要讓孩子做人中人”。是的,做人上人,想想該有多難!尤其是從教師的角度來講,讓自己的學生都做人上人,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經常抱怨而是學會欣賞。
班主任要想和學生深入交流,就必須學會用心來“欣賞”自己的學生。不僅欣賞那些所謂的優等生,更要用心欣賞那些學困生和容易被忽略的中等生。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對優秀學生欣賞,幾乎每個老師都能做到,但是對后兩種學生的欣賞,就很少有人認同了。
其實,很多教師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成績出色的學生畢業后很可能對老師沒什么感情,反倒是經常挨批評的所謂“差生”在離開學校之后見到老師總感覺那么親熱、念念不忘的是老師對他的好處,這幾乎是一個普遍現象。捫心自問,那些學生在學校的時候就沒有表現出他們的優點嗎?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所表現出的善良、熱情、樂于助人、熱愛勞動,不怕臟不怕累難道你沒看到?是我們欣賞的范圍太狹窄了。是的,我們要學會欣賞,不僅是欣賞學習成績,更要學會欣賞在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優秀的品格,而且后者也許更重要。
三、學會贊美
贊美是欣賞的結果,是欣賞學生的自然流露,是對傾聽和欣賞的鞏固。它和表揚不同,他不是當著學生的面的表揚,而是在學生背后的贊美。它是融洽人際關系的法寶。實踐和試驗表明,兩個互相仇視的人,如果在背后聽到敵人在贊美自己,馬上就會煙消云散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間就歸于烏有了。老師的傾聽是不是假的,老師的欣賞是不是做作出來的,只有當學生聽別的同學說出來的時候,才會從內心深處認同,才會對老師的教育感激,對老師的教育感恩,才會肯定老師的誠意,才會不自覺地在老師的期望方向上,邁出步子。
作為班主任,一定要知道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在其他學生面前中肯地指出你試圖教育的學生的優秀品質,贊美他的行為和思想,叫他知道你對他的關注,叫他知道你對他的關懷,是發自內心的對人的尊重。
我班有個學生,脾氣執拗,逆反心理特別強。在家里,不服母親的教育就跟母親跳高兒、大喊大叫,還動輒就威脅母親要離家出走;在學校也表現出這種態度,常說學習不好就不好,有什么了不起。我仔細分析了他的問題:他從五六歲時就離開父母到姑姑家居住、上學。長期與父母的分離讓他感到孤獨,認為父母不夠愛他。現在母親來了,他的種種非常的表現其實也是想引起母親注意的一種方式。他的逆反心理已經形成一段時間了,所以對老師的正面教育總是容易引起抵觸。于是,我就經常在課下談心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和其他同學聊起他。我說:他是個感情豐富的孩子,他其實特別愛自己的母親,他也很聰明,從內心是非常要強的。但是,他比較羞澀,所以表達方式就比較特別。如果他能把自己的真實的感情正面表達出來,這孩子就更完美了。當其他同學把這話說給他聽后,他突然變得溫順了,換了個人似的。贊美的作用,真是太神奇了。
總之,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在關心、關懷的基礎上,傾聽學生的心聲,真誠地欣賞學生的長處,贊美學生的優秀品質,就一定能夠帶領學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
(唐山市豐潤區任各莊鎮任各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