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廣大教師對兒童作文教學的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兒童在習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綜觀當下的兒童化作文教學,令我們憂思的地方還真不少。在“兒童化”的滾滾洪流中,我們看到了更多是唯兒童是瞻的極端化傾向:拋棄傳統的作文教學經驗,夸大兒童的自然天性;弱化知識技能的傳授,強化兒童的作文興趣;淡定教師的指導作用,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這種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日趨膨脹的兒童化作文教學的情緒性使得兒童化作文的根基不再牢固,嚴重阻礙了兒童化作文的有效實施。那么如何讓兒童的情趣和體驗不再信馬由韁,從而守住兒童化作文的根基呢?經過幾年的實踐和研究,筆者總結出了以下幾種有效策略,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讓兒童情趣走向理性
兒童化作文興起后,一些作文教學流派過分重視兒童文化的滲入,鼓吹“快樂至上”的習作理念。這種只要兒童,卻淡化作文知識和技能技巧的作文教學理念很明顯缺乏必要的理性根基。雖然“情動而辭發”,但是“無知是上帝的詛咒,知識是我們飛向天堂的翅膀”。因此,我們唯有讓兒童攜手知識、技能方是切實提高兒童化作文教學效率的旨歸。因為,兒童的情緒更多地帶有偶發因素,表現得十分不穩定,正所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在兒童化作文教學中,我們更要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意識。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做一點努力:其一,要關注兒童的“交往意識”。只有讓兒童與周圍的世界進行充分交往,讓語言成為心靈之間溝通的需要,兒童的寫作語言才會在無形中得以提升。其二,要關注兒童的“真誠意識”。如讓兒童寫好人好事,一些兒童寫出來的作文不是乘車讓座,就是拾金不昧,再不就是扶老奶奶過馬路……這些事件很少是兒童自己真實的生活,而是為了應付教師的需要進行了虛擬,甚至是抄襲,這樣不真誠的作文只能讓人大跌眼鏡。因此,在兒童化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做到誠信為本,把真實的自我融合到作文之中去,如此,以“我手寫我心,我心抒我情”,寫出來的作文才會更有靈魂、生命與活力。
二、讓兒童范例走向深入
走進兒童化作文教學以來,一些教師過分重視將兒童文化和兒童生活視為兒童化作文的課程資源,而忽視了習作教材中“兒童習作范例”應有的地位和作用。他們認為這種結構化的兒童范例模式容易框定兒童的思維,讓兒童陷入了模式化的套路之中,很難凸顯兒童的個性色彩,不利于兒童創新思維的提升。無可厚非,這樣的理由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習作教材中的“兒童習作范例”是編寫者精心挑選出來的作品,它應該在思想內容上具有啟發性,在語言文字上具有示范性,在寫作方法上具有指導性。一篇優秀的兒童習作范例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感召力的情趣場。因此,在兒童作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好“兒童習作范例”倒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習作4中《請您原諒我》一文,教學中我帶領兒童一起認真研讀這篇范例,在靜靜的反復研讀中,兒童潛在的心理情感就被不知不覺地充分喚醒了,寫作的欲望也被充分激發了。此時,我又進行了如下引領:那你有哪些話想對別人(比如你的老師、父母、同學等)說呢?你可以表達你的問候、述說你的委屈、表達你的建議……這樣的引領就為兒童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情感流向,為兒童的寫作思維找準了“生長點”,為兒童的精彩創作搭建了很好的橋梁。
三、讓兒童的活動走向個性
兒童化作文十分強調兒童的活動參與,這與兒童的身心發展也是一脈相承的。在活動中,兒童的感官得到了解放,活動的體驗得到了豐富,寫作的思維得到了提升,寫作時筆端不再堵筆,而是自然流暢。但當我們翻開一些學生作文本的時候,映入我們眼簾的卻是千篇一律的記敘,很少有兒童個體獨特的精彩。這主要是因為,在活動中,一般情況都是教師明確活動的內容和要求,幾條友情提醒更是細致入微,看上去很溫馨,實質上就是桎梏兒童思維的“鐐銬”。兒童雖然參與了活動,但是自由選擇的機會嚴重缺失,這就是兒童作文缺乏個性色彩的主要原因。為此,在活動中,我們可以規定一個活動主題,然后讓兒童自由組合活動對象,共同商討具體的活動內容,選擇他們喜愛的活動方式,從多角度、多維度出發,給予兒童更多的自主選擇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的活動從單向走向多元。如此,兒童的感官和肢體才能真正完全地得到解放,而且,這樣的活動之后形成的作文一定更具有兒童的獨特性和生命性,精彩習作也將會不期而至。
?。贤ㄊ邪艘恍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