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的寓言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然而遺憾的是,當前一些家長為了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早早把孩子送去讀各種興趣班,顯然是演繹“拔苗助長”的現代版。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近年來,許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惜血本、煞費苦心,早早把孩子送去各種興趣班培訓學習,以便讓孩子將來的路走得更順、更好。本來在當前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家長這種“拔苗”的動機是好的,讓自己的“禾苗”快高長大,是每一個家長的期望。但我們是否想過,一個只有三四歲的孩子,早早地被迫接受那些不適合他們年齡的培訓,對孩子的心智和潛能開發究竟有多大益處呢?
事物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孩子的成長也是分階段的。試想:一個孩子剛剛蹣跚學步就被家長推著跑,不摔跟頭才怪呢。為了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為未來杰出的人才,而盲目讓孩子讀各種興趣班,一相情愿把孩子的“起跑線”前移,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不但會扼殺孩子的童年樂趣,而且會導致孩子生理、智力和心理發展不和諧,使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
目前,社會上有很多的幼兒興趣班,但實際上大多數都是社會機構聯合幼兒園開設的付費課程,幼兒園邀請機構的老師來幼兒園上課,教學內容圍繞識字、英語、珠算、棋類、美術、音樂、跆拳道等主題授課。興趣班課程費用不包含在每學年幼兒園的學雜費中,因此,家長都需要為興趣班另外付費,興趣班無形中成為了商家賺錢的工具。而這些興趣班師資參差不齊,教學方法也是五花八門,成效自然不盡如人意……
因此,筆者認為,在孩子早期教育階段,家長應注重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孩子養成一種自覺、主動獲取知識的習慣。而且,對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再好的興趣班也抵不過父母。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最為深遠的。
家長要糾正“拔苗助長”的錯誤做法,切記:人才的培養要遵循人才成長的規律,違背規律,破壞規律,拔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家長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多一些對孩子品質、愛心、理想的長遠打算,少一些對孩子急功近利的思想,還孩子成長的自由,讓孩子在充滿陽光雨露的環境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