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教育機智是教師對學生行為和心理的敏銳干預,是其良好的綜合素質和修養的外在表現,是嫻熟地運用綜合教育手段的臨場智慧和能力的表現。運用它,會變被動為有利,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多數教育家認為:教育機智是教師對突發性教育情境做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的能力。這里的“恰當處理”,也仍然強調效果。但是,在教育實踐中,去具體界定,卻并非易事。下面的案例就曾使我困惑。
案例一:
那一年,我(馮兆海)剛接三年級時,有一回,一女生說橡皮丟了。我發現一男生神態有異,便說誰用了,就還給人家,但沒誰承認。我急中生“智”,就作掐指算狀。之前我在課間,借此教過學生們如何算十二生肖及年齡,那是數學,固然是靈驗的,學生們也很相信我。于是,我“算”一陣,審視一回;再“算”……見他眼珠子骨碌骨碌地轉個不停,更煞有介事:“我知道是誰了,你可以在沒人時放回去,否則視為偷!”我變得聲色俱厲了。
下午,忽然聽說:“咦?找到咧。”我馬上肯定:“用一下,還了就好。不過,借東西要先打招呼。”那小男生,已顯出輕松模樣。
案例二:
有一個學生的自動筆被踩壞。我就想到了,有可能是另一名男學生,因為他倆因本子碰到地上爭執過。但是,怎么引導那名男學生,他也沒承認。好,故伎重演:掐指“算”,他已顯出緊張神色;再“算”,眼珠子也轉得快了。我“啪”地一拍桌子:“你怎么弄壞的?”“我不是故意的。”“坐下吧,承認了,就還是誠實的。不過,損壞人家東西怎么辦?”那名男同學馬上說:“賠。”“好!人誰無過,知錯能改,愿意補過,也是可貴的。”于是,學生們天真的性格,就真相信我會算了。從此,學生們都似乎懂事了,變乖了,對不會的問題都敢直接舉手提問,也再沒有因小事而敢撒謊的了。
案例三:
幾年以后,丟鋼筆的事情再次發生。同學們幾乎異口同聲了:“老師,您算算吧。”我頓時愕然——自食其果!
這一回,輪到我眼珠子轉了。“說實話吧”——我當機立斷。便誠懇地說:“對不起,會算是我裝模作樣。我哪里是會算啊,只是判斷吻合罷了。當時,你們小,我利用做‘賊’心虛的心理及表現就將計就計,才唬出來了。現在,你們已漸長大,懂事了,我更不應騙你們,我也騙不下去了。而這一回實在不好判斷——圣人亦有所不知,我非圣人,只好‘不知為不知’實話實說了。我以前的錯,你們能原諒嗎?”“能!”同學們又異口同聲,且會心地笑了。我的誠懇,更換來此后的信任,他們反而更“親師信道”了。
這真實的教育經歷,直到現在,有時還使我困惑。這,是教育機智嗎?
教育機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事件的突發性;二是處置的及時性;三是處理的恰當性與效果的良好性。
上面,前兩個案例,也算表現出較敏銳的觀察、準確的判斷與果斷的行動,確屬對學生突發的行為和心理的較迅速的干預,也是隨機應變且立竿見影,當時是變被動為有利了。這,符合其前兩個特征。為此,我曾自鳴得意乃至津津樂道。但對于第三個特征卻似是而非。采用的策略、措施是否得當?是否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是否有長遠效益?這就耐人尋味了。而第三個案例更發人深思。
良好的教育機智會對人的品質、思想方法有較大影響——有的,會留下永久印象而影響人的一生。它需要實事求是,是要講科學性的,是要有正確的思想導向的,是要有理想的、長遠效益的。它作為一種教育智慧和藝術,與小聰明類的——有悖誠信的偽詐,無疑是有本質區別的。尤其是啟蒙童心的教育,更當守正,需誠其心而正其意。它要有利于教育教學,但不能只顧當前;它要有正確的引領而利于學生的長遠。而這里,事關行為品質,尤其要強調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種責任或使命。
然而,上面的所謂機智,因為它故弄玄虛,而近于機詐行為、荒誕舉動,因為它缺少科學的支持,雖然在當時乃至較長一段時間也曾奏效,卻終究是得過且過,是不能持久的,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而且,其負面影響倒是較深遠的,它傳遞的不是科學的理念或信息,因其錯誤的誘導,而使學生疑竇重生,分散了注意,得不償失——走向虛妄迷信而誤入歧途。如果這也是教育機智,那么,裝神弄鬼,也可以傳道授業了。如此有悖科學而為人師表,指為對教育的褻瀆也不為過,至少是不妥當的吧。
影響當世的北美教育家范梅南認為,教育不是為師利的招數,而是處處為孩子著想的正確行動和表現出的關愛態度。而巧詐的本身,就是對教育對象的不尊重。它是人文關懷的缺失,它是對童心的愚弄,它使學生陷于被動和迷惘……還談什么愛護,說什么教育機智呢!
應當肯定,最后的并未猶豫的、樸拙的實話實說,倒應該是真正的教育機智。面對突如其來的尷尬而臨機應變,處置可謂迅速;誠懇以推心置腹,及時也算恰如其分——坦率中,有平等和尊重;關懷里,有人格的影響;厚道而童叟無欺……這正面的心理補救,消除了不良隱患,解除了誠信危機,贏得了真正的親師重道,效果無疑是好的。這,應該是真正利于學生的成長——且有長遠效益的教育機智吧。
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尤其當我們遇到突發事件時,在一定要做出瞬間判斷和迅速處置的策略和行動時,務必要關注其教育的正確性、發展性和長效性,務必高瞻遠矚。而且,要很好地運用教育機智,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豐富學養、積累知識,更要積累教育經驗及實踐智慧。如此,面對各種偶發的教育情境,才有可能駕輕就熟、機智應對——信馬游韁而不逾矩,左右逢源而得心應手。
(蛟河市漂河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