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校教育,應該培養怎樣的人才,培養哪些公民素質,哪些素質對今后學生適應社會和今后學生的生活更有價值,應該強調哪些素質的培養,我經過幾年的實踐、觀察、思考,得出以下觀點:今天的教育不應過多地關注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應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特別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這是目前應著重解決的學校課題之一。否則,我們的學生將變為一臺電腦,沒有感情、沒有責任感、缺乏集體榮譽感,永遠都以自我為中心,只要求別人為他付出,不愿為別人考慮,不會尊重他人。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注重傳輸人文素養知識
人文素養知識是人文素質中最基本的內容和層次。中學語文教材既是各種語文知識的載體,也是各種文化知識的載體,其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知識,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介紹和講解相關的人文知識和信息,指導學生去了解、認識、思考、聯想,從而學習和借鑒。通過詩、詞、文、賦、小說、戲曲等中國古典文學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道德、風俗、禮儀、建筑、音樂、工藝等素養,讓學生從中接觸到傳統文化,了解其悠久歷史。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認識其價值,從而自覺地接受優秀的文化傳統。特別是教材中那些包含著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展現中華民族傳統的性格、精神品質的優秀篇章,更值得啟發學生去思考,引導他們從中感悟人的內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與假丑惡等,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與人、社會和世界發展相一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其要發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揚的科學而正確的思想觀念和人文理想,糾正學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傾向和模糊認識,從而使科學的知識、科學的理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愫、行為規范等轉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
二、加強培養人文素養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質的高級層次。只注重了人文知識的輸導是不夠的,要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還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養。語文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不僅容納了傳統民族文化和當代民族文化的精華,而且蘊涵著華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興旺發達的民族傳統和人文精神,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品格,我們不但要繼承,還要發揚光大。語文教材中還為我們樹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樣:如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為了祖國,為了理想,終身正道直行的執著追求精神;南宋愛國英雄文天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表現的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和高尚人格;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钡臒o私奉獻精神;還有表現中國勞動婦女勤勞、質樸、善良、勇敢、堅強的花木蘭、江竹筠、劉胡蘭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隨處可見,舉不勝舉。他們驚天動地的事跡,光照人間,為我們后人樹立了做人的楷模。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心發掘這些人物形象中蘊涵的精神內涵,精心地選擇、組合、疏導,在人物形象與學生心靈中間架起一座情感橋梁,使學生的靈魂超越時空,與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進行交流溝通,沐浴他們的人格光輝,感受他們的精神道德力量,從內心深處得到震撼和陶冶,從而與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覺地成為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承載者和實踐者。
三、精心塑造人文素養品行
身正為師,學高為范。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堅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將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見諸行動,體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課外做的與課堂講的相一致,為學生樹立好榜樣,當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導學生躬行實踐,自覺做中華民族和世界先進人文精神的傳人。既要尊老愛幼,扶貧助弱,伸張正義,又要要求學生關心同學,樂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強不息,發奮有為,也要要求學生刻苦學習,知難而進,拼搏進取。同時要教育學生愛護環境,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要講道德,重信譽,發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熱愛黨、熱愛祖國,做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長此以往堅持不懈地精心疏導,言傳身教,那么,在傳統文化精神的潛移默化中,在優秀人物榜樣力量的激勵下,在教師本人師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學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養塑造出來的。
只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才能使我們的學生不再麻木、冷漠,使我們的教育結果發生改變。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系。通常人們把人文素養教育看做是關于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比較好地解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幫助每個人智力、德行、感情、體格各個組成部分達到和諧狀態,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質。人文素養,培育著、激勵著人的高雅精神境界與不朽的人格魅力。高瞻遠矚,勇敢堅毅,既為真理不斷超越前人他人,也為真理不斷戰勝個體自我,坦坦蕩蕩做人,廉潔自律為公;有打敗敵人的勇氣,有戰勝困難的氣概;助人不討回報,奉獻不講條件。人文素養,總是把崇高的理想與腳踏實地的行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是只顧低頭拉車不顧抬頭看路的忙忙碌碌,也不是見小利而忘大義的狹隘浮躁,更不是夸夸其談不干實事的政客。人文素養,也是人心的和順,思維的自由,愛心的凝結。戰勝困難和挫折,不僅是通過實踐創造新事物的必由過程,更是一種獲知啟思的樂趣。這正是愛迪生實驗室墻壁上所寫的警示語:“不下決心艱苦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庇袗坌?,便視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最高的目標,更能善待同類,珍愛生靈,擁抱自然,凈化環境,而且時時處處充滿著樂觀主義熱忱和激情。
?。ㄍㄎ伎h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