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研教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課后對課前備課和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評析,總結成功經驗,汲取失敗教訓,用來彌補每次課之欠缺,對改進后續課堂教學工作,不斷積累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提供了依據,從而大大縮短和提高了教師教學藝術的歷程,因此教學后記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圍繞著課后記的概念、意義、任務、原則、內容和注意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教學后記;課堂教學;創新
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備課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所做的精心準備工作,而教學后記可以看做是課后備課。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對課前準備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藝術、對學生原有知識技能水平的估計,以及課堂教學過程優劣得失逐項進行反思、檢視、分析、評價、總結,以備補救本次教學所失和改進后續課堂教學的一項課堂教學后活動。教學后記,也有助于實施創新教育,引領師生共進。
一、教學后記的意義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師憑著其扎實有效的基本功輕松愉快地完成每一次課堂教學任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也是每個教師追求的教學藝術和工作目標。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除了要求教師堅實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作理論指導,認真地完成課前備課,而且要精心組織實施于課堂教學外,做好課后備課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人類認識世界的規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也是如此,就是要不斷地實踐和再實踐,不斷地認識和再認識,不斷地優化和再優化的過程才能達到創新目的。
本人認為教學后記的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可對本次課堂教學不足之處產生補救的應急方案,在課外或下次課中彌補。
(2)可在后續教學中發揚長處,克服不足。
(3)可及時總結、評價,得出與實際出入較小的結論。
(4)為教育理論研究積累豐富生動的原始素材。
(5)能起到一個自我反思的作用,也能提高教師的評價、分析和總結的能力。
(6)可在短時間里大大提高教師教學藝術。
二、教學后記的任務和原則
筆者認為教學后記的根本任務是,對課前備課和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評析、總結成功的經驗,汲取失敗的教訓,彌補本次課堂教學的缺失,改進后續課堂教學工作,積累教學理論研究信息和經驗。這對于教學中教師自我評判、自我反思是不可缺失的環節,這也是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的需要。教學后記應遵循的原則:首先是目的性原則。規范、客觀地對課堂教學進行價值判斷,加之科學、準確地得出本次課堂教學工作的優劣得失,為改進課堂教學工作,積累教研教改的信息材料提供依據,同時能促進個體所長避短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其次是客觀性原則。課后記是教師個體的自評行為,容易犯無意識的主觀隨意性錯誤,所以,課后記應堅持客觀和實事求是的評析原則。再次是實效性及促進發展相結合的原則。最后是調查研究與他人評析相結合的原則。要使課后記獲得更客觀有效的評析,就要向教學對象進行調查研究,同時求得同行等的幫助。
三、教學后記的內容
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教學后記的內容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理解:
首先是對課前備課的全面再認識。具體包括:(1)對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評價及學生情況認識了解程度的評價。也就是確定的教學目標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是否切合授課對象的實際;是高了,還是低了;本次授課實現的程度有多大;有無改進的方面等。同時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班風、學風、紀律等方面的認識是否正確。(2)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合理;是否能更好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功能;能否更好地體現教學原則和便于學生獲得知識、習得技能等。(3)對教育過程的檢視,也就是課堂教學過程激發和維護學生的學習動機做得如何。教師不斷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保證課堂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4)對人際關系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主要是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他們之間的關系如何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這就需要老師分析評價整個教學過程中人際關系處理得如何。(5)對教學方法的評價。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使課堂教學層次分明、深入淺出、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形象生動,教學難點變得相對容易,使學生對知識的識記、領會、運用、習得和遷移以及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培養更加有效,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對課堂管理的反思。良好的課堂對教學起到促進作用,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良性互動,促進學生以最大的努力積極完成學習任務。
其次是對課堂教學全過程做全面的評價總結。授課可以看做是一門藝術,課前備課再好,教案寫得再周到細致,講課時都不可能絕對按教案去一字不漏地講演。一則是課堂上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突發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調整計劃,二則整個教學過程有時會出現失誤,有時靈感突現,使教學者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成果。因此,課堂教學結束后,要對教學整個過程中的缺失之處和創造性成果進行反思、評析,找出今后教學中可以借鑒的經驗,汲取失敗的教訓。
最后是總結記錄。做好教學后記內容的反思、評析的同時還要做好經驗總結和失敗經過及教訓的記錄,為教育理論研究積累信息和素材,也對教師自身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增強了不斷進取和創新的意識。
四、課后記的方法及要注意的問題
課后記采用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幾種:
(1)自查法。根據課后記的任務、原則、內容、結合教學過程自己省察一遍。
(2)調查研究法。向學生調查研究,具體包括問卷調查法、個別談話法、召開小型座談會法等。
(3)作業分析法。通過對學生當堂作業和課后作業情況的分析得出必要的結論。
(4)專家同行評析法。邀請專家同行聽課,課后聽取他們的評析意見。
在進行課后記具體操作時要注意:
(1)課后記要及時進行。如果拖久了即時效應就沒有了,顯然效果也會差很多。
(2)在向學生做調查時,學生可能更多是提出問題和意見,而很少直接評析教學過程。作為教師這時要認真記錄,不管問題和意見有多少、有多復雜、多直接,教師都應引起重視和真誠接受。
(3)切忌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要堅持實事求是,如實記錄,本著求真務實,創新發展的精神。
參考文獻:
[1]陳建翔,王松濤.新教育:為學習者服務[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鐘啟泉,張華.課程與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陳向明.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東莞經濟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