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高效課堂即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則是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也是每一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但在我們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教師講的多,學生練的少,不能發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不同層次的學生不能在45分鐘獲得應有的發展,從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特別是一些學困生對學習產生逆反、抵觸心理,逐漸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課堂“高耗低效”。因此,充分提高課堂效果迫在眉睫,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是一個在實踐過程中很值得思考的問題。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打造高效數學課堂,談幾點看法。
一、教師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不容教師有半點馬虎。從數字、算式的學寫到算理的掌握,以及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都需要教師有扎實、深厚的教學基本功。教師功底厚薄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無論是年長教師還是年輕教師都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扎實訓練教學基本功。其次,一個教師是否嚴謹治學、學識淵博、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實事求是、勇于探索、教學相長都直接關系學生優良學風的形成。師高弟子強,嚴師出高徒。教師不僅傳授知識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著重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賜給金子,不如教給點金術。教師講究教學方法,研究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效果,潛移默化中也有利于學生嚴謹學風的培養。
二、教師應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教師如果沒有備課就走上講臺,就如一個沒有帶武器上戰場的士兵。教師對于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都不能做到心中有數,又如何能上出一節高效的課呢?作為教師,不但要備課,還要花時間深入鉆研教材,對教材做到心中有數,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保障,并在此基礎上精選例題,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做到精講多練,使課堂在有限的時間內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優化教學方法,改進學生學習方式
教學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教師的教學方法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通過改進教學方式,從根本上改進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發現、去質疑、去辨析。在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智力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既“學會”,又“會學”,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教師要真正從學生的學出發,順著學生學的思路去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數學課堂教學關鍵是要讓學生會思維,因而思維習慣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但實際教學中,特別是大班容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嫌麻煩,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對此我有三點意見:首先,教師應充分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其真正在課堂上“動”起來。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維訓練。再次,教師要學會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要學,這樣,學生學習的效果肯定會提高。
五、設計有效的課堂練習
練習是獲取數學知識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的現象,上完課后感覺課上得很順利,課堂氛圍也很不錯,但交上來的作業質量卻很差,讓人出乎意料。這歸根結底在于課堂上學生沒有通過充分有效的練習來鞏固新知,教師亦不能通過課堂練習反饋來查漏補缺,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因而不能收到好的效果。鑒于此,在教學環節中,我們應該承認學生的差異,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們更應該承認學生基礎的差別,因材施教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得到應有的發展,為數學高效課堂提供好的保障。
總之,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探索數學教學規律,改進數學教學方法,把教學當成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勞動,不懈努力,精益求精,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還給學生,讓我們的學生表現課堂、體驗課堂、感悟課堂、享受課堂,這樣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效優質的數學課堂。
(遷西縣太平寨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