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信息技術課程,討論學生在學校上網的管理,并就如何加強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環境提出個人淺見。
關鍵詞:學生上網管理;校園網服務器;網絡道德教育
隨著信息化的進程,信息技術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幾年新課程下來,感覺到和過去的課程相比較,不是單傳授電腦技能,而是注重對信息的處理。新課程很多內容實踐和網絡息息相關。比如,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去查找所需的信息;如何在網絡中交流;如何制作網頁等。如果一個學校禁止學生使用網絡的話,那連最基本的教學任務都很難完成。而提到學生上網,現在有些家長談“網”色變,報紙上、網絡上有大量中小學生上網的負面報道。某市15歲少女任某,在網上聊天時,結識了一位同縣的網友。2001年9月18日,任某只身來到100千米外的縣城與網友見面。可是來到縣城后,網友卻不知去向。一天后,任某所帶的錢全部花完。第二天,任某又鉆到網吧里,在網上尋找網友。一整天過去了,網友仍未露面。深夜時分,無錢付上網費的任某只好繼續呆在網吧。“危難”之際,也在該網吧上網的17歲男孩金某,“仗義”行俠,替任某付清了上網費,并請任某吃飯,然后把任某帶到郊外欲行不軌,幸虧被人發現。案發后金某被縣法院以強奸未遂罪判刑。因此,如何指導學生合理上網,是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如果放任自流,不加限制,那肯定會對學生的生活、學習造成傷害。如果一味嚴“堵”,那學生就和現在的信息化社會相脫節,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所以學生上網管理要“疏”與“堵”相結合。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淺見。
一、建校園網服務器,讓學生在校園網遨游
現在大多中小學校都有自己的校園內部電腦網絡。校園網內部網絡上至少有一臺服務器提供網頁服務。目前校園網服務器利用率不高,一般只展示學校形象的網頁,而且訪問者往往是教職工和學生家長,而非學生。校園網服務器有個優勢就是校內計算機訪問速度非常快,而且教師對服務上的資源有管理權利。學生在機房訪問校園網服務器時,不需要外部的internet連接。這為學生的上網活動提供一個安全的港灣。信息技術課有在機房上課的優勢,所以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我把上課的平臺轉移到校園網服務器上去,讓校園網服務器成為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有效載體。
1. 校園網服務器是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資源平臺
我在學校的校園網服務器建立一子站點名為學生上機指南。把信息技術課相關的課題和資源以網頁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上機指南主要包括三部分:每課時的實踐任務、必要的上機素材、必要的網絡服務。上信息技術課時,學生登陸校園網服務器,根據上機實踐任務,選取必要的素材,完成相應的任務,并把作業上交到校園網服務器ftp。長此下去學生也很喜歡這種形式,而且改變了學生觀念:上網除了玩以外,還是學習知識的新途徑。
2. 校園網服務器提供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平臺
由于是農村,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差異很大。部分條件好的學生經常在家上網,而有的從來沒學習過信息技術。對此如果對全部學生采用同樣的技能要求,顯然是不現實的。一個簡單的上機任務,會熟練操作的學生會對你嚷:“老師,這么簡單的任務讓我做!”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我在校園網服務器發布分層次的實踐任務。基礎實踐任務面對全體學生,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嘗試完成拓展實踐任務。校園網服務器的上機指南提供諸如數據庫教程、視頻處理教程讓部分學生鉆研。
3. 校園網服務器是internet網虛擬平臺
校園網服務器是internet網的微縮版本。校園網服務器提供的服務和真實internet網環境是一致的。我的原則是能用校園網服務器完成的任務盡量不使用internet網。在校園網服務器裝了一些服務軟件為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便利。學生在校園網服務器里可用網頁、論壇、電子郵件、ftp等服務。
二、利用技術手段,“堵”住一切不良信息
面對網絡上良莠參雜的信息流,學校必須建立相關的監控機制。為了保護學生的網上安全,避免學生有意無意地接觸到互聯網上的色情、暴力等不良內容,學校應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堵”住一切不良信息。
1. 學生機安裝網絡過濾軟件
現在網絡過濾軟件很多,而且功能強大。常見的有:護花使者、網絡爸爸等。網絡過濾采用實時攔截技術,能對IE瀏覽器的網址進行時時過濾,可以快速準確地屏蔽色情、毒品、暴力、賭博、種族仇恨等各種不健康網址;具有文字消毒功能,也就是說無論在網上瀏覽或脫機工作,只要在屏幕上出現任何色情文字,均可自動對各種漢字編碼進行識別過濾,并用黃顏色的X符號覆蓋。網絡過濾軟件不僅對網上的黃站有屏蔽作用,而且對下載到本機的文件、光盤及軟盤上的文件、VCD等都能起到反黃作用。
2. 在教師機安裝網絡監控軟件
常見的網絡監控軟件是網路崗,它功能強大。主要功能是:QQ/Msn/YahooMessenger聊天記錄及傳輸文件等;監控屏幕/系統信息/進程/操作注冊表等;監控BBS/申請服務/發表文章;針對個人或群組的上網行為控制;產生詳細的上網訪問記錄,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做相應的監控管理。
三、加強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環境
教師可以從一些青少年網絡文明案例入手,和學生探討網絡行為是非。向學生普及網絡道德知識,加強網絡安全教育,規范學生上網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獲取、篩選信息的能力和正確的網絡道德觀,使學生面對各種信息時能夠明辨是非,自覺排除垃圾信息,學會自律和自我保護。
家長對子女的心理變化要及時掌握,溝通是關鍵,同時要創造相對民主的家庭環境。在家庭使用電腦及上網過程中,家長要起表率作用,采取正確策略,做好學生的好參謀。
學校合理安排時間,加強對青少年人際關系的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其他活動,多與人交往,注意與親友、同學的關系;多創造人際交流的機會。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充實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娛樂。
總之,學生上網管理“疏”與“堵”要相結合。我們有信心正確引導好學生的上網行為,提高學生素質;開創教育事業的新局面,迎接信息浪潮的到來。
(樂清市虹橋鎮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