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實現科教興國,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體育學科是學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它不僅與學校的其他課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鮮明特性。體育學科為學生提供了獨有的、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對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一節體育課,從準備、實施到課后小結等環節都可以體現創新改革。創新教育以有眾多學者和教師進行研究改造并得以發展。所謂創新教育,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和健康個性,造就創造性人才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
一、創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開發
智力就是人的認識能力和創造能力,智力是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總和。較為統一的認識是:智力是人腦功能的表現,是人的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人的智力發展雖然主要依靠智育來完成,但人體發育智力的器官機能卻有賴于體育活動。在以往的教學中還應重視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實際上,學生學習知識,除了依靠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還要受到興趣、情感、動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因此,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在創新教育中,教師重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開發學生的智力,促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迸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能夠處于主動學習的最佳狀態。
二、創新教育是多樣化的教學
首先,就教學模式而言,有的取向于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有的取向于師生關系,有的取向于教學內容,有的取向于教學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學習與學生心理發展等。教學模式的多樣化,說明各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適用范圍。盡管這些教學模式還不盡完善,但在體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與可接受性。課程設置應由單一的普通教學課向選項課、專項提高課、保健體育課等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體育教學內容,將從“以運動技術為中心”向“以體育方法、體育動機、體育活動、體育經驗為中心”轉移,但這并不意味著對運動技術教學的否定。不過,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根據社會體育的發展、學生個體的需要及學校的教學條件,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非競技運動項目、娛樂體育項目及個人運動項目的內容比重將加大。內容的廣度將拓寬,包括理論、技術、保健、素質等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內容的深度強調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娛樂性、終身性、實用性,以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地參加體育學習和鍛煉。
三、創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學
創新教育倡導、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強調培養學生掌握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地獲取解決問題的多種新途徑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盡量少講,使教學內容保持一定的思維價值,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掌握創新的方法。一個有創造性的人,相對地說,他在創造性活動的領域里往往具有一種不順從性和不隨俗性,但在平時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順從的和隨俗的。所以我們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壓制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贊賞其順從性,也不能無條件地慫恿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貶抑其順從性,我們應從二者的辯證統一上去培養學生的個性、獨立性。在創新教育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使學生獲取知識。教師主導作用發揮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就是看是否善于調動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否使學生能做到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是否有利于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創新精神與能力,并以身體練習為主要形勢來實現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總之,創新教育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以創新精神為核心,重點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習慣、基本的獨立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這是創新教育最為根本的目標和任務。要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教師本身必須有創造力。因此,教師要依靠創新,發展自己、充實自己、拓寬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要有強烈的創造意識熱情、要有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力。這對于教師來說十分重要。倘若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教師的創造性工作。教師的創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質——知識、經驗、智力、個性心理品質等因素的影響。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是完成跨世紀宏偉大業的保證。
(通渭縣雞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