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對中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中學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它對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那么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育人功能呢?
一、轉變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所謂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就是指教師在正確教學思想指導下,有目的地選定一種建立教學過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解決教養和教育學生的任務,并取得盡可能最大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首先是過分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注入式”“滿堂灌”等方法。不少的課堂教學,“主體”變成了“客體”,“主導”變成了“主宰”。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則扮演了教學活動“主宰”者的角色,成了教學活動的中心。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被壓抑了,學習興趣喪失了。這樣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覺悟的教學目標有機統一起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成了記憶的機器,而教師成為學生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的“監工”。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淡化了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黑格爾認為“一切改革,歸根到底是觀念的更新”。實行開卷考試后,學生從死記硬背的樊籠中解放了出來,這為思想政治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這就要求廣大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牢固樹立主體意識,現代教育理論指出,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則起主導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各種手段來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擺到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突出位置,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書本知識作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采用多種手段把它內化為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要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覺悟的教學目標有機統一起來,強化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
二、突破傳統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放性的考試模式呼喚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必須對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的“灌輸——吸收——消化——儲藏”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大膽使用符合素質教育和開卷考試的“質疑——探索——轉化——強化——創造”開放式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這是提高思想政治課課堂實效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要轉變教師的角色,由“教師一言堂”向“師生合作型”轉變。在課堂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用心去學習、去體驗、去創造,師生之間不斷互動、碰撞,不斷迸發智慧的火花。這種師生合作型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觀點得到理解,問題得到解決,參與得到支持。二是要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覺悟的提高有機統一起來,利用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以及書本上的材料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這是思想政治課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最后歸宿。三是要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變革教學方法,采取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讀議講練”教學法、“提綱導讀”教學法、“問題解答”教學法、自學討論教學法、能力訓練法等,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能力得到培養。四是要積極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引路人的姿態出現,態度和藹可親,作風民主正派,讓學生充分發表不同的意見。切忌動輒訓斥、譏諷,甚至責罵,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要創造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啟發他們多動腦筋,大膽猜想。同時倡導標新立異,贊賞別出心裁,以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他們的創新潛能。五是要開辟第二課堂,增加社會實踐活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必須打破理論教育一統天下的局面,讓學生了解社會,從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組織學生看與教學有關的電影、電視、錄像,以及開展時事新聞發布會、參觀訪問等。通過這些活動,既增強學生對知識追求的欲望,又激發學生去探索、去創造,從而使理論內化為信念。
三、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時效性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鄧小平同志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指明的總方向。教育的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的現代化,而教學手段現代化則是教學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集中表現——電化教育(包括投影、音像制品以及計算機多媒體等)具有形象化、可再現性、綜合性等特點,便于學生把抽象的概念、原理通過直觀、具體、形象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效。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使教育和教學效果發生量和質的變化。通過這種教學手段,可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多方面的素質,使教學更形象、直觀和生動。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設計制作和操作。同時要注意各個環節的科學性,要體現師生的創造性勞動。如在電化教學的操作過程中,變一次性放映為分段或間斷放映,其間段區內容由學生思考補充。同一內容可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完成。這樣教學活動得到深化,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總之,要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和質量,必須優化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優化,需要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需要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的進一步完善,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現代教育思想的樹立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我們一定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建立開放性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模式,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放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突出位置,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合格勞動者!
(焦作市第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