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是機械專業的一門很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定義多、概念多、符號多、標準多,與生產實踐聯系密切。而對于中職生來說,初中知識水平,基礎還不扎實,生活經驗少,并且沒有任何生產實踐經驗,所以想學好這門課當然就有點吃力并具有一定的難度。面對這樣的授課對象,如何上好這門課就是我們中職學校教師所要考慮的問題和面對的挑戰。下面是我在幾年的公差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在此與大家共享。
一、精心準備,認真上好第一節課
學生對每門新課都會有很多好奇,存有許多疑問,并且有探究的欲望,所以學生對新課的第一節課都很期待。上好第一節課,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升學習信心等都起著重要作用。首先要做到儀表干凈得體,精神飽滿,給學生們來個精彩漂亮的亮相和開場白,從形象和語言上來征服學生。接著給學生講解這門課的重要性,即通過講這門課程的性質、在整個專業教學中的作用、與其他課程的聯系等,使學生了解這門課的重要性和學習目的。然后,可以通過講這門課的構成,即所包括的章節以及每個章節的主要內容,使學生了解要學習的內容,并把這些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提出若干個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這樣可以使學生對這門課程有一個整體了解,并給學生留下懸念,即帶著問題學習。比如,講到互換性的概念及意義時,以學生熟知的手機電池為例開始講解。從手機的品牌、設計、生產、組裝到維修等各個環節簡單講解,并不時穿插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水平。這樣一節課,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而且收到了應有的效果,并激發了學生對下一節的期盼。
二、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思路
傳統的備課模式是只備教材,即熟悉一下教材,寫寫教案。備課方式老化,教學方法單一,把上課的效果不好歸結為學生素質差,并直接影響到整體教學效果。所以就要求在備課時注意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目的的明確性。也就是說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教法。中職生對公差課上的所有內容都是陌生的,不能理性地去分析和理解。講解時要注意結合生活實際,使這些抽象的概念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比如,在講到孔和軸的基本概念時,可以把學生常用的筆作為例子,筆帽、筆桿、筆芯間的配合;還有門框和門的配合,窗上的玻璃、窗框及墻體的相互配合等。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些跟教材上講的真正的工業生產中配合是不一樣的,但至少在學生理解孔和軸的概念上很有幫助。再比如,講到形位公差和形位誤差的概念時,可以拿教室里的物體作例子,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又如以黑板為例,可以讓學生了解直線度、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等概念。這樣,會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三、大膽創新,創設先進的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直觀、快速地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選擇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洞察力。我在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利用動畫模擬、逐步顯示的方式演示給學生看。這樣,書本上靜態的概念變成生動、形象、直觀的動態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講到關于間隙配合、過盈配合、過渡配合的基本概念時,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解。孔、軸的矩形用不同顏色來表示,在各配合圖形周圍設置了鏈接方式,用鼠標點擊它們就會分別出現最大間隙(過盈),最小間隙(過盈)以及它們的符號等;講到形位公差帶時,也用多媒體課件上課,使學生能直觀地看到公差帶的顯示和變化情況,同樣效果明顯。
四、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標準多,內容多,應用性很強,而且單調死板,老師按傳統模式講解,會使課堂沉悶,效果不佳。我在上課時會創設一系列的問題,引發學生的互動。遇到問題,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獲得了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大膽發言的勇氣,讓學生展現了自我。
總之,公差課是一門很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我們應從教材、教法、學生等各個環節周密考慮,以充分的知識準備、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認真的教學態度來對待每一節課,才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焦作冶金建材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