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銜接好初高中英語教學,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融入高中課堂。這是每個高一教師都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以下是筆者實踐經驗的總結。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好基礎知識的銜接
高一年級的英語教學內容不僅是新階段的起點,而且是初中階段的繼續。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我校利用開學一個月的時間,在授新課的同時強化初中所學知識,這樣做既可以滿足英語基礎好的學生拓寬學習廣度、深度的需求,同時也給基礎較弱的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機會,幫助他們盡早擺脫被動學習的局面。
1. 加強語音訓練
很多人認為語音教學是小學或初中入門階段的任務,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學生的語音是隨著學習時間的延續和認知水平的發展而逐步完善的。自然規范的語音、語調能為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助于學生根據音標和讀音規則識記單詞,所以加強語音訓練是初高中英語銜接的畫龍點睛之筆。
2. 加大詞匯復習的廣度、深度
近年高考英語科考試方案要求學生能夠使用約3 5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并能夠運用這些詞進行理解和表達。所以教師在銜接過程中要注意適度再現初中常用單詞、詞組、習語和句型,使舊知識得到運用和鞏固,并設法把初中階段“只作理解”的一些詞匯上升到高中階段的“熟練掌握”。
3. 集中復習,構建語法知識體系
在基礎語法方面,分別對簡單句的五種基本類型、常用的八種時態、動詞不定式、被動語態、狀語從句和賓語從句等集中進行系統復習,讓學生能對較復雜的語言現象進行一定的歸納和分析。
4. 學以致用
掌握與鞏固語言知識的根本途徑在于運用,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根據教學計劃,教師可以適度開展話題討論等活動。如果覺得這項活動占據課堂時間過多的話,可以在每節課前進行Daily Report以此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針對新舊教材的不同,做好學習習慣的銜接
初中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不強,習慣性地依賴老師,被動式地接受知識。在高一階段,英語教師在繼續讓學生“依賴”的同時,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1. 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和一本好的英語語法工具書是學生無聲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自學的樂趣,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學能力,從而正確地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
2. 細致入微的預習習慣
高中英語課文篇幅長,難度大,信息多,學生要想充分消化和理解整堂課的內容,離不開有效的預習。而對于預習方法,教師應該精心指導,規范要求,要求學生學會用英語詞典查單詞,對重要詞組、有用短語進行歸納整理,并用這些詞組、短語造句,摘錄課文中結構嚴謹、用詞優美的句子,熟讀熟背。對于疑難問題做好標記,養成求問質疑的精神。
3. 廣泛閱讀的習慣
一方面,鼓勵學生走出課堂,盡量拓展各方面的英語知識,增加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了解,另一方面,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興趣的英語讀物,隨身攜帶,隨時閱讀,做好摘記。
4. 自我反思、評價的習慣
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剖析,寫體會、談經驗、找不足,教師也可用問卷形式了解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查補遺漏,達到教學相長。
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非智力因素的銜接
除了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之外,教師同樣不能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及其非智力因素的開發。
1. 高中生自尊心強
追求個性自由、人格獨立。教師要主動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課堂用語不僅要講究規范、科學、形象、生動,更要體現出尊重、體諒、溫暖和坦誠的態度。
2. 要特別關注學困生
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一視同仁,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他們制定不同的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尤其是對待學困生,態度要更加溫和耐心,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多和他們談心,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
總之,高一階段仍屬于基礎階段,第一步邁得是否堅實將直接關系到今后高中三年的英語學習。我們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研究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方法,深入探討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殿堂。
(膠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