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中職學校創業教育現狀的分析,通過提高教師創業意識,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創業教育,豐富了職校生的創業知識,增強了職校生的創業實踐,促進了職校生創業心理品質的優化,提高了職校生的創業能力,為中等職業學校進一步開展創業教育積累了經驗。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創業教育;創業意識;創業實踐
18世紀50年代,有位年輕人帶著發財的夢想前往西部淘金。一天,有一條大河擋住了他前往西部的路,苦等數日,被阻隔的行人越來越多。于是陸續有人繞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則是怨聲一片。而他,面對河水,有了一個絕妙的創業主意——擺渡。他人生的第一筆財富居然因大河擋在面前獲得成功。
一段時間后,擺渡的人多了起來,生意開始清淡,他決定放棄,并繼續前往西部淘金。到了西部他發現西部人的衣服極易磨破,同時又發現西部到處都有廢棄的帳篷,于是他又有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那些廢棄的帳篷收集起來,洗干凈,縫出了世界上第一條用帳篷做的褲子——“牛仔褲”。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牛仔褲大王。他就是LEVIS的創始人李維·史特勞斯。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類似的困境,唯有用智慧積極地變被動為主動,才能轉“危”為“機”。21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們經受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洗禮,面對這次危機,我們的國家積極應對:加速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積極進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但是不可避免,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慢,就業問題日漸顯現。失業人口的增加,也勢必加大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度。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式下,轉變傳統就業觀念,加強創業意識,引導畢業生自己創業,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一、創業教育的概念
創業教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頗具規模。美國、日本、法國等都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創業教育特點,探索出了一些比較成功的經驗,對本國的科技創新、經濟社會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借鑒國際經驗,注重創業教育,我國開展中職生創業教育也是勢在必行。
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中職生自主創業一方面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這無疑是緩解我國目前就業壓力的一個現實而非常有效的途徑。
二、創業教育的現狀
2010年筆者對在校983名學生開展了“創業教育問卷調查”。在“你愿意自主創業嗎?”這一問題中,回答“愿意”的有224人,占22.7 %;“不愿意”的98人,占9. 9%;“試試看”的368人,占37.4%;“沒想過”的293人,占29.8%。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中職學生渴望自己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成為創新創業型人才。但他們又多是文化基礎課較差,又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群體,很多學生缺乏信心和學習興趣,整天混日子,有的同學回答自己如何生存時說“現在靠父母,將來走一步算一步”,而唯獨不考慮自己應該如何去奮斗。
傳統中等職業教育是一種就業教育。它的基本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具有熟練的某一類專業技能、必備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專業技能,形成較強的應崗能力和一定的跨崗、跨職業能力,畢業生出去能適應一定的職業,謀得一份工作。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勞動力市場,中職畢業生的擇業優勢逐漸縮小,他們在就業心理上存在著期望值過高、依賴較強、自卑心理較重等現象,導致就業難度加大。很多學生并不具備創業的條件和素質,多次就業不成,無奈之下選擇創業,這種“生存型創業”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因為我們的學生并沒有經過專業、基本的創業教育,對創業知識懂得不多,所以失敗的機率也就隨之增高了。
針對這一情況,近幾年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下,許多中等職業學校也開展了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我們地區主要引進了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的創業課程,筆者作為一名普通中職教師參與了實習CET和CET課程的培訓。
三、培養教師的創業意識
創業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首先,中職學校教師要用時代意識武裝頭腦,用開放的眼光看待人才培養,提高對開展創業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教師只有具有了創業教育的意識,才能每時每刻挖掘教材中、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創業教育因素,才能在教學活動中自覺地貫穿創業教育理念,真正讓創業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完善學生的創業人格。其次,學校要加強對創業骨干教師的專業培訓,同時制訂激勵措施,鼓勵教師到創業一線兼職或有計劃地選派有潛質的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創業實踐。第三,學校可聘請本地區企業家、成功的創業者、技術創新專家到創業基地任兼職教師,或兼職從事創業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擴大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四、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創業教育
1. 創業教育與創業理論教學相結合
中職學校的創業教育是指充分挖掘職校生潛能,以開發中職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他們創業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事業心、進取心、開拓精神、冒險精神,進行從事某項事業、企業、商業規劃活動的教育;是以提高自我就業能力為目的,尤其注重培養他們“白手起家”創辦小企業的精神和能力,務求使更多的中職學生變成職業崗位的創造者的教育。同時創業本身又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很強的過程,創業涉及許多知識,包括管理、市場營銷、財務、法律、稅務等知識。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在創業教育過程中把創業課程與創業實踐結合起來。
2. 創業教育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絕不能只停留在“在講臺上開機器,在黑板上種莊稼”,必須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才能養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形成創業知識結構,培養創業能力。
開展創業教育實踐活動要注重多層次的結合:一是在開展校內創業實踐活動方面,充分利用學校“前店后廠”的有利條件,將專業實訓與創業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進行創業調查,開展《創業大賽》設計和答辯活動,并為最合適的項目提供創業場所,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創業。嘗試開辦“跳蚤”市場、舉行校園拍賣會、金融一條街等短期活動。二是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市場經濟、接觸企業等。
3. 創業教育與校園活動相結合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鍛煉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的最佳途徑,校園活動具有計劃性、教育性、豐富性和知識性的特點,學校通過校園廣播、畫廊宣傳,舉行創業主題班會、黑板報比賽、演講、征文等活動,宣傳系列創業扶持政策,能形成崇尚創業的良好氛圍。同時,中職生要轉變“等(等待就業)、靠(靠關系)、要(向家長要錢)”的思想觀念,樹立自主創業意識,把創業作為一種人生追求,一種挑戰自我的方式,一種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完美形式。
4. 咨詢服務與創業教育相結合
創業教育的咨詢服務主要包括個性心理咨詢、創業方法咨詢、職業走向咨詢和科技項目咨詢。通過咨詢服務,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創業形勢,解決個性發展、職業去向等方面的心理沖突,形成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選擇項目,實現自主立業。
創業教育有利于未來創業,而且創業是每個人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只有通過創業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備良好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具備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多方面的應變能力,才能真正讓中職畢業生的創業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尚志平.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