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參與大大小小無數次的評課活動,當然這些活動有的稱為教學研討,有的稱為教學沙龍,有的稱為校本教研,并且,其中不乏精彩之作,甚至也有的讓人受益匪淺。但一個重要的現象令人深思,這就是評教的重心都明確地指向課堂教師的教,對教師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語言、多媒體的運用、課堂評價,還有教學的基本功等都十分關注,或是大加褒揚,或是委婉建議,有的點面結合,理論加上實踐;有的條分縷析,演繹加上概括,各具特色。但價值指向卻統一于對教師“教”的評價,這樣的“以教為本”的評課,究竟符合不符合我們的實際評課目的?評課,是評教還是評學?這值得我們深入地進行思考。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應是學生的“學堂”。一切的教學策略、教學手段、教學生成均應指向學生,為學生的發展而教,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理念。基于此,筆者認為,評課應是在學生“學”的角度上審視課堂、考查課堂,以學生的學來檢驗教師的教,改進教師的教,這才是評課的科學思維。所以,評課應有必要在觀念上進行角度的徹底調整,這就是從以評教為主的“師本”模式轉向以評學為主的“生本”模9nm7EUGzRyQymDLyW8m04Q==式。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評課,才能對我們的各學科教學的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也才能為改進學生的學習效率發揮積極的影響。那么,以評學為理念指導下的評課,究竟該如何進行呢?筆者以為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評學生的學習狀態,反思教學預設是否面向學生
課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一節課上,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積極地讀、說、議、寫、問、答,大膽地展示、有效地互動,這些課堂中我們所期待的學習狀態,源自教師從學生角度進行思考的教學預想。備課,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想學生之所想,想學生之所需,方法的選擇、策略的整合,都應從學生的角度著眼,不為嘩眾取寵,吸引人眼球,不為教師個人個性揮灑,展示自身精彩,而是為促進學生的學習考慮。
所以在評課時,首先要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來觀察教師教學預設的成功與否。再先進的理念或是精致的教學流程,如果課堂上學生表現平平,甚至整節課死氣沉沉,見不到學生的精彩投入,這樣的課堂教學,絕不會是成功的課堂。由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評課,對改進教師的教學大有裨益。只有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我們的教學預想才能去除浮華,回歸真實。
二、評學生的學習時間,反思本體是否以生為本
課堂是學生放飛自我,展示個性,不斷成長的特定時空。課堂的主人是學生,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這不是現代課堂教學論的理論說教,而是課堂實際意義所決定的。
怎樣的課堂才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檢驗標準就是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學習時間。一節課上,如果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教師在讀,或是在課件展示,是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作秀,學生游離于學科學習之外,或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時間損耗在與學生學習本身無關的繁華表象上,這樣的課堂教學本體還不能做到以生為本,這樣的課堂也是浪費學生生命的低效課堂。
評價學生學習時間多少,有助于從根本上明確課堂意義,讓我們的教學更加簡約,把教師的作用加以正確定位,要求教師對教學方法、手段進行最優化的整合,把時間最大化地還給學生,從而更加凸顯學生才是課堂主人這一理念。
三、評學生的學習實效,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學有所得
當前,新思想、新模式層出不窮,各種教學風格也爭相輝映。但不論課堂的形式有怎樣的出新,但課堂的學科特點不容改變,一節課,學生在學,是在主動的學習實踐過程中提高能力,同時提高素養,掌握學習方法,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的課體現著濃濃的學科味,也是為學生學科發展而教的。課堂上與學科有關的內容,或是關于學科的內容,這些并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評價學生的學科課堂學習實效,對我們把握學科課堂本質,進一步扎扎實實地推進學科教學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四、評學生的學習方式,反思教學引導是否授之以漁
學生是有待點燃的火把,而不是有待填滿的容器。讓學生能夠由被動地接受走向主動地學習,關鍵在于學生對學習方法有無掌握。在評價一節課時,我們還應看到學生是在教師的牽引下和不斷的講解中接受學習,還是進行著主動的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授之以漁“遠比”授之以魚“重要。怎樣學習也與學習什么同樣重要。因此,評課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對教師的教學理念的革新,以及課堂教學的創新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畢竟,只有學生能夠學會學習,才是學生不斷進步的重要保證。
以評學為指向的評課,有助于促進新課程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真正的落實,實現改進教師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的最佳融合,也更加明確課堂教學一切為了學生服務的思想。這將有利于我們的課堂教學研究以及評課研究向縱深發展。
(通渭縣李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