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教學都是建立在“增強學生體質”這個論點上,學校衡量體育教育的標準大多是固定的一些生物學指標。由此從單一的強身健體的體育價值觀出發,現代的學生不愿接受體育教學中嚴格的身體素質訓練和單調的知識技能的傳授,因而對體育課缺乏自覺性和積極性。針對這種狀況,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教學實踐,就如何能從傳統的體育教學的觀念中走出來,充分體現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終身發展為主旨”的教學理念,使農村體育課教學最優化,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1. 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對原有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體育教師又是體育課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在農村,由于受到體育課教學條件即場地和器材的限制,遠遠不能滿足教學和學生活動的基本需要。因此,課前做好精心設計,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對課程內容、場地器材、安全設施、任務的制定,教學各環節時間安排,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等方面做好課前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
2. 做好課前設計工作
在了解課前各種情況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精神,符合全體學生可持續性發展,適合體育教育教學總體目標,是完成初中體育教學任務的首要條件和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及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出優秀教案,這對上好體育課和提高教學質量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 課前制定教學目標
課改前,教學目標的制定往往只考慮認知、技能、情感目標,認為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體育課的學練中去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課改后,強調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就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出符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必須有宏觀、中觀、微觀的思想,系統、科學、整體地設計不同時段的教學目標,就能使不同時段的體育教學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具體的教學目標。因為體育課程教學目標不同于其他學科,它不僅有認知方面的目標,還有對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方面的目標。因而,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正確處理的首要問題,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對教學方式起著決定和制約作用。
4. 精心設計教法,合理布置場地器材
在農村,絕大多數學校面臨學生多、場地小、器材少這一問題,要在短期內增加投資、擴建場地,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不現實,這就需要我們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斷研究和實踐,課前認真鉆研大綱教材,認真備課,做到腦中有大綱,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法,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與布置教學場地器材,在場地、器材十分匱乏的情況下,盡量挖掘本地、本校資源,充分發揮每一個體育教師的聰明才智,自制一些簡易體育器材,在有限的條件下體育課也能上得有聲有色。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 融洽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如果學生因畏某位老師的斥責而產生畏懼感,那么他對這位老師所教的課也不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創設一個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處于無拘束、心情舒暢的心理狀態之中,并在教學中常常使用鼓勵的眼神、情切的語言,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教師容易親近,在學習中會樹立自信心,教學效果也會倍增。
2. 轉換教學模式
一定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模式受一定的教學思想的約束。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興趣,發揮學生特長,新課改要求教師敢于教學手段求活,敢于破“規”求新。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循規蹈矩,內容死板,學生的知識技能限定在教師規定的范圍內。而新課改中,學生在學會課標規定的內容后,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自己選擇活動內容。在活動過程中,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強的可選擇高一點的目標層次,能力較差的可以選擇低目標層次。教師要注重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要切實打破灌輸式教學模式,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3. 加強課外體育活動興趣的培養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是完成學校體育目的和任務的重要組織形式。提倡多種生動活潑的體育課外活動小組,如組織乒乓球,體操、武術等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對有特長的學生進行訓練,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同時也能有效地鞏固和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
三、及時總結,注重課后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體育教學反思是指體育教師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對體育教學內容、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而揭示體育教學問題、促進體育教師思考、不斷改進體育教學、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活動。教師在收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后及時分析學生的現狀與體育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法,發出新的信息,指導學生進一步學習,由此使學生體驗運動的快樂感和喜悅感,來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做到教學時間用得最少,練習方法有效,教學效果最好,達到教學方法的整體優化。同時要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通渭縣通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