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教師應(yīng)該是藝術(shù)家和詩人。有了教育的藝術(shù),就會化干戈為玉帛,化麻煩為簡便,化困難為輕松,化冰山為河流。”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藝術(shù)最為重要,當面對每一個有著各方面差異的學生時,如何進行不同的點撥、指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其掌握和運用教育藝術(shù)的過程是無法來量化的。
關(guān)鍵詞:德育;自我喚醒;賞識教育
說到榜樣,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而何為“自我喚醒”的教育呢?它首先是區(qū)別于我們常見的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是指一種強制或是半強制的知識化說教,它的重點在于通過邏輯思辨或道理上的條分縷析,使學生由此及彼地把握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接受知識。而“自我喚醒”的教育則是通過對示范或楷模的直觀、模仿、默識、領(lǐng)會而達到心智的覺悟,是一種觸及心靈深處的“喚起、喚醒”教育。“自我喚醒”教育寄希望于每一個受教育者的是:因心智的覺悟而生主動,并力圖使受教育者從好的范型中獲得啟示,從而做到自我確立和自我提升。
一、為人師表——老師的榜樣作用有助于“喚醒”學生
記得以前,我想要教育孩子們,讓他們愛看書,喜歡學習,便時不時地苦口婆心地對他們說:“你們要想學得更好,以后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那現(xiàn)在就要看大量的書籍,并不斷地努力學習……”每一次,學生都在認真地聽我對他們講這些道理,而且也好像能若有所思。同時,在那幾天里,我也總能欣喜地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學生自覺主動地拿起書本認真閱讀。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愛看書的人便少了,能下苦功夫?qū)W習的人也不那么多了。這時,我就會想:這些道理以后還得多講、經(jīng)常講,總有一天他們會明白!可一次偶然的事情卻改變了我當初的想法。那是有一次,班級的圖書柜增加了一批新書,午間休息時我便隨手拿了一本看了起來,看到開心處時,我也不免臉上露出微笑;看到緊張?zhí)帲乙矔磷『粑冶粫锏那楣?jié)深深吸引住了,因此,一連幾天,只要一有空,我就會拿起那本書看起來。幾天之后,我把那本書放回了書柜,可誰知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學生們都爭著借閱那本書看,就連那些平日里最不愛看書的孩子也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欲望,有時他們看到盡興處時竟會連吃飯都忘記了。之后的一段時間,孩子們便常和我聊起那本書中的內(nèi)容,其興致異常高昂。這一回,我可樂開了花,我們班的孩子終于喜歡上書了。從不斷地與學生的交談中,我們又相互介紹了些好書,一時間,班級興起了一股說好書、看好書的熱潮。開始我想,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但后來細細一琢磨,這一現(xiàn)象的形成,都緣于我自己當初入迷地看書的那一舉動。的確,學生良好行為的形成,絕非靠一味地說教與灌輸,而更依賴于對一個直觀榜樣的“耳濡目染”、模仿、默識與領(lǐng)會。因為道理教育在人文方面,尤其是在德育方面往往是顯得蒼白無力的。蘇格拉底就認為:假如德是知識的話,那么是可以教的;假如德不是知識,則是不可教的。德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并不是可教的知識,只能說是一種“識見”。道德知識不能靠理性的思考獲得,而依賴于直觀和體驗。學生愛上看書并不是老師灌輸?shù)览硭茫菍W生在效仿老師,老師此時的榜樣作用已經(jīng)“喚醒”了學生,達到了學生進行“自我喚醒”教育的良好功效。
其實,作為老師,我們不僅僅要教書傳授知識,而且還必須本著自己承載的“道”,在學生面前立起一道“人格的墻”,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學生,以自己所言所行的真誠感化學生,身體力行地為學生垂范。
二、同伴影響——讓孩子去“喚醒”孩子
“喚醒”教育并不都要依靠高大全的形式,能更貼近于心靈的榜樣才更具有影響力。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中的“榜樣”,并樂于樹立學生中的“榜樣”,通過“榜樣”“喚醒”學生,才會使教育更有效。
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小的事例吧。平日,我們在幼兒園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小孩不愿意吃飯,老師便哄著他說:“你看那幾個小朋友,他們吃得多好,老師可喜歡他們了,你一定也像他們一樣討人喜歡。”不一會兒,那個不吃飯的小孩馬上動手吃了起來。當有一個孩子吃完了,老師又說:“你們看,×××吃得又快又好,真棒!”這一說,其余的孩子也都加快了速度。就是如此常見的場景,就這么簡單的幾句話,可其中卻蘊涵著教育的真諦。我認為,這就是“榜樣呼喚”的作用。它至少告訴了我們,人的德行不是靠暴風驟雨般的運動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似春雨般地“潤物細無聲”。而我們教育者只有針對學生的心理,把教育意圖不露痕跡地融合于教學和生活中,讓美和丑的概念逐漸內(nèi)化在孩子們的心中,久而久之,孩子們才會崇尚真善美,痛恨假惡丑,并把這些意識漸漸地,不自覺地變成自己的行動。
是的,能借助榜樣引導學生“自我喚醒”,就能讓我們的德育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我們的學生,無論是處于怎樣的年齡段,他們都有獲取成功的欲望和潛能,對待榜樣我們因勢利導,并利用學校獨特的“典型”資源,不“吝嗇”表揚,做足“激發(fā)”文章,那榜樣的巨大效應(yīng)就會不斷釋放,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一花引來百花開”,這樣高效的教育方式我們有什么理由拒絕呢?
每天我都關(guān)注著學生們,不停地尋找著他們中間的“榜樣”,抓住一切契機用榜樣來引導、教育所有的學生,以使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品格。在教室的黑板邊,我特意設(shè)計了一個展示板——“人人學榜樣”,隨時把班級里能成為榜樣的學生的照片及典型事例張貼出來,以“喚醒”大家對美、善的認識。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刻苦學習的好榜樣,還可以看到講文明、講禮貌的典型,當然也可以看到愛清潔、愛勞動的范型……我要用學生身邊的伙伴來影響他們,我要以學生身邊的榜樣來教育他們,從而達到德育的最終目標。
三、賞識激勵——引導學生“喚醒”自信
學生本來就是一本耐看的書,你翻開其中的任何一頁,都將會看到一個個平凡卻感人的故事!記得有一次大雨傾盆,教室前的走廊上一下子積滿了水,同學們都躲在教室里不敢出來,而我們班兩位平時比較調(diào)皮的男孩卻沖了出去,頂著狂風驟雨拼命地掃著那些積水,不知是因為汗水,還是雨水,他們的衣衫很快濕透。作為班主任的我看到這一感人情景時,真是激動不已,急忙把他們拉進了教室。我對全班同學說:“這就是他們的男兒本色,平日雖不善言辭,但內(nèi)心卻充滿熱情。他們的行動,讓我們大家感受到了他們對同學的愛,對班級的愛,也可以說是對我這個老師的愛。他們在風雨中的美麗剪影將永遠銘刻在老師的心頭。”這一次,我將這兩位平時表現(xiàn)得并不很突出的同學大肆表揚了一番,激勵他們,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了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我希望他們能以此促進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也更加出色。果然,有了那一次的賞識與激勵,這兩個孩子的表現(xiàn)大有改觀,他們不再調(diào)皮了,對自己也有了高要求,各方面進步很快。于是,我更加堅信賞識激勵對喚醒孩子自信所起的巨大推動力!魏書生老師曾經(jīng)說過:“真正的教育應(yīng)當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使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克制。”因此,我們的教育不能只喊口號,只貼標語,而應(yīng)該真正去觸及學生的心靈。
泰戈爾說過:“不是槌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教師的育人就如水磨卵石,應(yīng)該是春風化雨,熏陶漸染的。對于學生,有時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處理結(jié)果,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師可能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而親身感受這種體驗的學生卻一輩子也忘不了。賞識激勵就像沐浴學生心田的陽光和雨露,他們永遠需要這種特殊的養(yǎng)料。
(樂清市蒲岐鎮(zhèn)中心小學)